创世纪写作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作文载体作文 > 话题作文 > 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9篇)作文

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9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4.44W 次

篇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9篇)

随着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全面启动,《陕西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内容的发布,省、市、区关于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各类培训也是紧锣密鼓。

6月28日全天,我和全区的高中语文教师线上先后聆听了王本华老师《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胡晓老师《如何用好统编高中必修(上册)语文教科书》、尤炜老师《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简介》、贾玲院长《<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与课例分析》等专题报告。本次培训与以往的通式培训不同,学科针对性强。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阐释,又有新教材内容的系统梳理和细致讲解,更有单元落地的操作策略指导和课例解析。从宏观到微观,四位老师从理论到课例操作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我和老师们第一次,对今年9月即将采用的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内容体系、编写思路、教材栏目设计及主要特点、单元教学策略、教材教法有了整体初步具体的的理解。具体收获如下:

一、对教材体系和编排思路认识更全面、深刻。

学习任务群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一个亮点,也是组织课程的综合方法。学习任务群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义务新课标首次单独设定了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呈现。用6个学习任务群呈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高中学习任务群扩展到了18个。任务群的核心是整合,既包括课程内容的整合:强调通过梳理和整合将积累的语言材料、掌握的语言知识结构化,在发展语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对语言的理性认识,提升语感的品质;将个体阅读、写作的语言活动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个人言语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构起自己的言语体系。又包括教学的整合:强调加强课程实施的整合,摆脱过去单篇教学的桎梏,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多文本的互读研讨和思考,整合三类语文实践活动。也包括评价的整合:根据实际需要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考察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及“选修”,其中“必修”分上下册,为高一学习内容,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分上中下册,为高二学习内容,选修选考;“选修”则供学有余力或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使用,学而不考,学而备考。必修教材在编写的总体思路上,以人文主题和语文学习任务全两条线索建构单元,强化立德树人教育,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教材的栏目主要有:单元导语,学习任务或学习活动、课文及注释、学习提示、阅读指导。单元学习任务强调加强课程实整合,使语文学习更接近真实的语文实践生活。单元学习任务强调真实情境下的语文活动。单元学习任务追求结构化的任务设计,指向深度阅读和深度写作,指向语文运用实践。

二、对项目式学习及大单元学习方式有了初步理解。

了解了项目式学习的概念、基本特点和优点,也指出了在实践中项目式学习存在的困惑,如知识缺乏、系统性、时间的成本和效率性问题,以及它的通用性和适切性。指出不同的知识类型和单元性质会导致导向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尽管项目式学习有很多的优势,但暂时无法完全取代学科教学成为主流的教学方式,怎么平衡?如何发挥两种教学方式的特点和优势,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对于大单元学习。指出基于大概念大观念的大单元设计更加注重学习方案的设计。语文学科的大概念应该从语文本体知识的角度加以提取。对如何进行大单元设计进行了具体的指导。1。理解单元的设计意图,发现文章之间的关联提取单元核心大观念。2。设计具体情境,设置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问题和任务。根据核心任务设计整体教学思路。3。根据单元特点和具体学情设计适宜的单元学习方案。4。再进一步安排课时教学方案,细化学习任务,优化学习资源,提供学习工具,开发评价量规等。特别提醒大单元设计要注意整组教学和单篇教学要并行,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只能是在本土经验的基础上前进。要警惕宏大的主题、宽泛的解读、经典的失落和新碎片化!要进一步更新理念,更新知识,做“行走着”的教师,坚守语文之本:语文学习的重点由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到语言文化、语文核心素养;由学科逻辑到育人逻辑。

三、明确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贾老师的报告以《乡土中国》为例,对整本书阅读进行了教学策略的深入指导。报告分七个部分:(一)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二)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的重要角色,应该是先读者,导读者、设计者、组织者,陪伴者,指导者和帮助者;(三)推进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四个维度:完整阅读、自由阅读、自主阅读、有效阅读;(四)整本书阅读的实施建议:1。有规划——制定阅读计划;2。有指导——指导阅读方法:3。有安排——课上课下关联;4。有形式——线上线下结合;5。有效果——定期交流分享。(五)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五个阶段:1。教师明确指出阅读的要求;2。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初次走进文本;3。师生在活动驱动中反复走进文本;4。师生在研读交流中深入文本;5。学生在作品展示中展示文本精华。(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指导思路与实施步骤。1。教师教读课文选段;2。教师导读整本书。3。引导学生自由阅读。4。教师指导精细研读。1)这本书讲的是什么?2)你对这本书中印象最深的人、事以及观点是什么?3)对印象最深的人、事以及观点,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4)你如何理解这些问题,你的思考和探讨?5。阅读成果输出展示。6。开展整本书阅读课型研究。名著导读课(重在激趣导入);名著批读课(不动笔墨不读书);名著研读课(深入推进专题探讨);成果展示课(交流、分享和展示)。(七)关于《乡土中国》。贾老师结合自己所带团队的探索,以《乡土中国》为例,进行了具体的课型课例分析和讲解,为整本书教学落地做出了基本的操作范式,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本土经验。

四、立足本土,推进实验,内化理念,紧抓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

为解决一线教师在新教材中落实新课标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年来,我进行了新课程任务群教学设计和执教试水。2019年7-8月独立研发区任务群实验教材(试行),任务群教学项目式设计:《文学作品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之故乡情思——学写散文项目式学习设计》(20学时)发表于《散文百家》2020年第05期。又制作了导学课微课。2020年9月17日组织全区高中语文教师进行首轮任务群教学实验培训,作《文学作品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之故乡情思——学写散文项目式学习设计》解读专题报告,执教微课,第一批实验教师启动实验。2021年5月19日带领实验老师在区教研室组织的“未央好课堂”活动中躬身示范,分别执教《文学作品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之故乡情思——学写散文项目式学习(阅读鉴赏):风采各异的故乡》;第一节:自主阅读课;第二节:朗读与欣赏课;第三节:讨论与总结课。2021年9月24日,组织召开未央区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实验”二轮推进培训,作《未央区首轮任务群教学实验报告总结》专题报告。第二批实验教师启动实验。10月15日,躬身执教《故乡情思——学写散文》(展示与分享课)全区公开示范课。2022年3月31日-5月20日,引导全区高中语文教师线上自学区本实验教材,观看第一二轮实验课例。5月20日组织召开未央区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实验”第三轮推进培训,作《区本实验教材<文学作品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之故乡情思——学写散文项目式学习设计>(20学时)的使用与操作》专题报告。第三批实验教师启动实验,教研员组织本校其他教师协助参与或观摩,教研员带骨干下校指导。区本实验教材的研发为老师们进行新课标落地试验提供了资源支撑,老师们在教学实验中进一步内化了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明白了要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养成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形成核心价值观。项目式学习的初步操作和学习评价体系的初步建构为老师们操作新教材积累了一手经验。但是由于项目式的操作刚引进高中语文学科,经验不足,操作还不够细致。评价体系也不够健全,其科学性还有待提升。我们渴望更多的专家引领,更多的队友交流分享,更多的智慧汇集助力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2022。06。29

篇二: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和风衍漾,夏日温朗。随着陕西省教育厅向社会公布我省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即“3+1+2”模式,紧接着就组织新教材线上培训,可谓及时快速,对一线老师来说,面对“三新”,唯有主动迎接“三新”,积极扎实寻求改变,才会在新旧变化之中快速适应。现将今天培训中的思考体会和困惑记录如下:

一、培训内容简单复盘

整个培训分为两部分,上午两场,下午两场。第一场是王本华教授《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的报告,开宗明晰地交代教材编写总体思路是以“人文主题+语文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建构单元,强化立德树人教育,重视核心素养的养成。同时也介绍了教材的栏目设计及主要特点。第二场是胡晓老师《如何用好统编高中必修上语文教科书》,该报告共分为六部分,每部分都是内容翔实,研究深入,结合一线教师的困惑,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地告诉大家“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等概念,并指出在实际教学中该怎么推行。第三场是尤炜老师《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简介》,详细有针对性地分享名师关于必修下册每一个单元的单元设计案例,讲解鞭辟入里,句句围绕教学的有效性而展开,真正起到引领一线教师在新时代背景该以怎样的心态和面貌走向新教材和学生。第四场是贾玲老师《〈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与课例分析》,贾老师先从整本书阅读理论指导讲起,从整本书阅读的必要性和整本书阅读的老师角色定位,从整本书阅读阅读形式到整本书阅读方略再到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五个基本阶段,思路清晰,高屋建瓴,让我们对整本书阅读的认知更深入了一层。课例分析更是精彩纷呈,为我们下一步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做了很好的指引。

二、关于新教材的思考与困惑

与人教版教材必修5本相比,统编教材分为必修上下两本,高一整个学年完成即可。可是统编教材的单元安排和选文编排都有一定的选编理由,每一个单元都有一定的单元学习提示和学习任务,这些内容相对于过去的课后练习编排高级了许多,对学生的要求也高了很多,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研读课程标准,吃透学情,钻研单元选文之间的联系,设计出符合学情且又有语文学科特质的案例,如果学生语文基础好一些,研读文本的意识强一些,那么根据单元学习提示设计的学习活动可能完成的就比较顺畅,可是有的同学如果连读懂文本梳理文本信息都感觉困难,那设计那些已经超越基础层次的鉴赏或创作活动是不是就显得曲高和寡,可是新高考对学生的文本研读及鉴赏与写作能力要求又很高,这是不是就需要我们一线老师也得考虑自己所带的学生语文学习基础,逐步从传统的单篇教学慢慢过渡到单元教学和任务群教学,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新颖而导致浮于表面的新的碎片化学习。所以我个人感觉,理念要及时更新跟进,还要在有些单元尝试改变,引领学生共同感受新的教学模式,那些有难度的单元我们不妨步子迈得小一点,慢一点。

9月份运用新教材之后,马上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案该如何写?学生的作业该如何布置?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很重,分给语文的时间很有限,学习任务群的相关任务学生不一定能真正落到位,而且完成学习任务是常态,那怎样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学习任务就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大单元设计、任务群教学、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等这些华丽的概念,初次接触的确让我们眼花缭乱,可是到现在大家基本上都接受了这样的概念,只是在概念落地的问题上显得有些窘迫,我想这个时候课程标准就是我们的航标,紧紧围绕课程标准来想问题,处处从学生的收获角度里反思教学,我想就会慢慢接近“三新”背景下的教学样态。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学习,更新观念,热爱读书,研究教学,坚守语文之本,注重语文学科逻辑即语文学理方面的知识,发挥语文育人逻辑,努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努力改变中成长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篇三: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曾记得,2007年陕西新课改春天的那一声雷让整个教学天空烟花四射,异彩叠放,15年里取得了累累硕果。如今教育教学专家们早已携新教材之雷出发,在陕西教育的土壤中埋下能量十足的经验之雷,陕西新高考的春雷必将炸出一片多彩的晴空。

2022年6月28日我全天参加了“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培训”,分别听取了四位专家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如何用好统编高中必修(上册)语文教科书》、《守好学科本位努力开拓创新——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材为中心的思考》和《〈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与课例分析》的讲座,我深深感受到新教材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指导性更加明确,就如同今年全国语文高考真题紧扣《高考语文评价体系》,侧重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所以今天的新教材培训恰逢其时,给我们一线老师指明了教学方向,提供了很多实践性强的教学经验。

新教材的培训我参加了多次,每听一次思路越发明晰,“单元主题教学”“整本书阅读”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语文教学内容,我可以很有底气的说,我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而且能够顺利地进行教学实践。当然我深知这种教学的底气源于专家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才让我们拥有了新教材教学的“本手”。只拥有“本手”那是会被时代淘汰的,所以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要拥有“妙手”。

“妙手”需要我们在专家的引领下,从先进教师教学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守好学科本位,努力开拓创新,不断实践反思。如果我们每位一线老师既拥有“本手”也拥有“妙手”,那么神州处处艳阳天。

篇四: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6月28日全天进行“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培训”,上午听取了王本华老师所讲《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和胡晓老师所讲《如何用好统编高中必修(上册)语文教科书》,下午学习了尤炜老师所讲《守好学科本位努力开拓创新——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材为中心的思考》和贾玲老师所讲《〈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与课例分析》,这次新教材培训,受益匪浅,听了几位老师的讲解后,豁然开朗,对新教材不再困惑也有了新知。

1、树立新的课程目标理念和新的教材观

纵观20多年来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其中语文课程目标理念的演变,经历了“突出语文知识”,到“语文知识与能力并重”,再到“突出多维语文素养”的轨迹,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确立为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理念,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过多或过频地把学生引出教材之外,补充其他的内容:只要课文中涉及某种风土人情,便让学生去开发相关的民俗风情资源;只要课文涉及某门学科的知识,便让学生进行所谓的延伸、拓展和整合,能变“教教材”为“用教材”。面对新教材,让教师成为教材的灵魂,不能死板教书,要灵活运用新教材,最大限度发掘新教材的优势。

2、摆正师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提倡“对话”

语文学习既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过程,也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语文是一门充满感受和体验的学科,只有学生心灵为墨韵书香所浸染,与作品产生共鸣,用整体感知代替对文章的肢解,将语文知识予以积累、消化,内化为自己的学识,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所以,面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应该使学生多元解读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老师对话,鼓励学生主动开发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新天地。

3、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随着学习化创新型社会的到来,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自主的学习者,使之能够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应对挑战。于是走向自主创新学习,便成为新课程新教材发展的必然要求。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程度学习策略上的会学,是建立在立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贾玲老师在解析《乡土中国》时,也强调了新教材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

作为一线教师,我应当紧跟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步伐,认真学习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的理念,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提高自己,唯有学然后知不足,方能看到更好的自己。

篇五: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6月28日在“名师+”研修共同体的统一安排下,网上参加了“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培训”,聆听了王本华、胡晓、尤炜、贾玲四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四位专家从教材的编写理念、教材简介、使用原则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解读,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解读。

随着新高考的推进,作为一线教研人员,要认真熟悉新教材的编写体系,积极探索新课堂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新教法新学法。在开展教学的双边活动中,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从学习活动的项目化,学习内容的专题化,课程设计的系列化,学生角色的主体化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下面我仅就我对新教材的认识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采用多元结合的教学方法

新教材的推行对一线教师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人文主题和单元任务群的落实。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推行和高考评价体系改革的推进,一线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策略,在具体教学时引入“人文主题”和“单元任务群”的概念,围绕人文主题和大的单元任务群进行整合设计。

我们首先要研究清楚一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单元任务是什么。以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激扬”,所以在备课时首先要研究这一单元的诗歌是如何逐层推进这个主题的。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借助这首诗向我们传达他的豪情壮志,志在为祖国的发展实现自己的青春价值,这也是我们要向学生传达的内容;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教师要让学生去体会郭沫若那种改变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壮志豪情;《红烛》体现的是为祖国奉献,牺牲自己照亮他人的精神境界;在《峨日朵雪峰之侧》与《致云雀》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在逆境中的坚持和对梦想的追求精神;在《百合花》和《香雪》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人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和激情,以实现青春的价值。

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第一是落实这个人文主题。通过情境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悟到青春的情怀,能够深入地理解青春的价值。第二是对诗歌的阅读和鉴赏。主要是赏析诗歌的意象和语言,深刻体会作者在诗歌中寄托的情感。第三是小说文体教学。了解小说这种文体的特点,懂得欣赏小说的艺术。第四是写作教学。在明确了人文主题和单元任务后,教师可以将单元起始课和单元总结课相结合进行教学,在具体设计时把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单元起始课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即我们要学什么和我们要如何去学这些文章,这些文章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什么;单元总结课,教师可以把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对比和深化,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同时,通过写作教学让学生把所学内容转化为语文能力。

二、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语文学科的教学离不开“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核心素养具体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教学要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展开,精心设计每个核心目标在每篇文章教学中落实的内容和程度,让学生每节课在这四个维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核心素养目标的基础上,新版教材把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在原来教材中,有专门的写作单元教学,阅读和写作教学是分开的,这就会导致阅读与写作不能很好融合,阅读的内容与写作的内容相脱节,而且写作次数不够。新教材中,把阅读与写作放在一个大的单元中,让阅读与写作在内容上进行有效衔接,可以让二者进行有机整合,使阅读教学效果在写作中得到有效检测。

三、创新情境式教学方法

新高考评价体系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一核四层四翼”为总体要求,为国家引导教学和服务选材制定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标准。新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高考试题的特点,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试题的设置主要以情境教学为主。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以新教材的要求为依托,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导入,并根据文本内容以合适的插图开展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需要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对接新高考、新教材、新课堂。“三新”教育必将带来课堂面貌的新气象、新格局、新模式。教育改革终将引领一线教师加强学习、研究、反思、调整,从而更新理念,解除疑惑,改善行为,不断提高解读教材、研究教材、处理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

专家们高屋建瓴的报告撬动了学员们的思想,引发了激烈的头脑风暴,新课改我们一直在一起,一直在路上!

篇六: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在平时的教学教研中,我们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惑。而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一次答疑解惑培训机会,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到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使我们受益匪浅。听了河大魏xx教授关于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程序与原理的讲座,我对切片诊断有了新的认识。他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教学切片诊断,通过分析典型行为,归纳教学设计的规律,分享教学中优劣教学设计,供我们借鉴与改进,真的很实用,我为之折服。

魏教授先向我们讲述设计教学一定要基于教学规律实施。导课要激发兴趣,引入新知。遵循设疑—激趣—回应的规律,设疑时一定要有一定难度,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一致。通过对典型行为的剖析,总结出规律,使我们上课及评课都有据可依。好的导入是有规律的,不仅仅激发兴趣,还应达成目标。板书设计也有一定的规律,需要遵循以下几点:一是。内容规范化,包含重难点,书写时要与相应的教学标准同步。二是要体现空间布局的要求,突出重点,对称美。三是要进行艺术化的加工。他向我们呈现了某位语文老师优秀的板书设计,她在讲《一滴水的故事》、《昆明的雨》、《我的叔叔于勒》时,均在最后对板书进行了艺术加工,加工成一滴水的形状,雨字,及用天平衡量的钱币,可谓是巧妙至极。这个老师的板书堪称一绝,定是花费功夫,巧妙构思的结果。这让一向板书随意的我不禁思考,是时候改变了。

除此之外,魏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和传统听评课有所不同的切片诊断方式,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成和多媒体的预设并不是完全相符的,这是真实的课堂,在课堂上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成。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内容进行讲解,在学生提到和自己观点不同的意见时置之不理,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应该重视学生的看法,及时补充自己的观点。在我的课堂上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当学生提到的观点是我没有准备的内容时,有时候会直接略过他们的看法,并把他们引导到我设计更好的内容中,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及时改正的。

对于学生的观点要及时进行板书,同时要结合自己之前预设的目标进行对比,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多媒体不能代替板书,板书可以起到强化重难点的作用。在课堂上,我们有时候会忽略到板书的作用,只是在课件上将内容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可能没有那么清晰的感知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所以在以后课堂上,我会及时进行板书,将本节的重难点更好的展示给学生,同时也能起到巩固的作用。

在对一节课进行评价时,我们更多的是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来进行评价,对于教学环节的标准并不清楚,教授提到的切片诊断正是强调我们要对一类活动进行总结归纳,得出评价的标准,参照标准再进行评价。而且切片诊断是将某一环节提取出来进行,对于我们的教学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在平时我们听完课评课时,总是大家针对这一节课来讨论点评,没有特别强的针对性,以后在评课过程中,我们可以先选取一个环节进行集中评价,比如针对板书,导入,提问这种环节的统一评价。评价标准也可以在评价过程中形成,比如评价一滴水经过丽江这节课的板书时可以看出该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进行了艺术规划,将重点内容用一滴水的形态展现出来,因此在进行板书设计时还需要对板书进行艺术化设计,这也是评价板书时所要参考的标准。

在评价时我们还应及时指出缺点和不足,不能只对其进行肯定的评价。只有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才能针对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才能更好地促进成长。评价过程是学习、运用、内化教学设计原理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对教学评价给予高度重视。有两种值得大家分析的典型教学设计片段:优秀典型和不足典型,我们要学会分析这种设计,从优秀中学习经验,从不足中反思自身,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将这些运用到实践,尽快成长。

在中原名师王xx老师的《核心素养背景下站在课程的高度教学》讲座中,他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深入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因此,核心素养应该是学校教育、学科教学的价值追求,是教育教学、考试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该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转变教育目标指向,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培养,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学校和教师从各个教育环节、各个教学要素进行变革,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的课程、教学、评价育人体系。同时,在王老师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中,紧扣时代脉搏实现同频共振,处处体现了三全育人,三气教人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

篇七: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最近一段时间大多高三老师应该都比较忙碌,6月24日12:00高考成绩出来,指导学生填报志愿,电话成了热线。紧接着大家关注的陕西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于27日10点正式发布——陕西2022年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2025年整体实施,打破文理科“固定组合”考试模式,高考实行“3+1+2”模式。无论你是否期待、是否恐惧,它真的来了,新变化势必对一线教育教学带来诸多“不适应”与问题,老师们需要用心思考、学习、消化、实践。

6月28日全天进行“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培训”,上午听取了王本华老师所讲《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和胡晓老师所讲《如何用好统编高中必修(上册)语文教科书》,下午学习了尤炜老师所讲《守好学科本位努力开拓创新——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材为中心的思考》和贾玲老师所讲《〈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与课例分析》,一边听一边思考,时而明朗时而困惑时而又清晰,总之很有收获,简要分享如下。

一、关于新教材。和老教材比,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变化很大,但并非对既往教材教法的颠覆。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必修”2册,所有高中生都要学,“选择性必修”3册,理论上可供自主选择,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要学。必修安排在高一,选择性必修安排在高二,当然,也可以做其他灵活的安排。高中统编教材和“新高考”配套衔接,改革是趋势,必须跟进,我们要欣然接受。

二、关于“学习任务群”。老师要转变角色,由主要讲授转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即“活动”中学习。不是讲授不重要,而是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安排好学生的自主学习,力求围绕自主学习的“任务”去设计,教案的设计多往“学习活动”方面靠拢,——问题(课题)、解决问题(课题)的方法与材料提示、对学习和交流“活动”的组织引导、读书的引导等等。备课时最好还能够重新研究和参照语文课程标准,看其中对本单元所承担的“学习任务群”是怎么定义和要求的。

三、关于“整本书阅读”。老教材有“名著导读”,篇目较多,大多时候教师只是简单指导学生阅读,效果不显著。新教材有2部——《乡土中国》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作为“任务群”专设2个单元的,都安排在必修。“整本书阅读”的功夫在课外,应以课外阅读为主,课堂上可以安排一些交流分享活动,老师也可以给一些引导,主要是读“这一类书”的方法引导,该方面贾玲老师整体的指导和借仪敏老师的课例讲得非常细致,不做赘述。

总之,面对变革,最好的方式就是适应,要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篇八: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多次参加高中统编教材培训,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感触与思考。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这次参训的心情,我想,没有什么比“自豪”更为恰当了。

这次培训安排了四场讲座,在课程表中,我惊喜地看到了“《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与课例分析》贾玲”,惊喜之余又毫不意外,这只是近年来贾玲老师引领优秀的西安中语人,进行“整本书阅读”实践探索所收获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正是这份“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勤勉,让我们在迎接新课程新教材到来之时,多了一份自信与从容。

费孝通先生的学术著作《乡土中国》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单元”的选本。这一单元包括的主要栏目有“单元导语”“导入语”“阅读指导”和“学习任务”,在“单元导语”部分,提供了阅读整本书的要求、建议以及对于《乡土中国》这本书特殊价值的介绍,指明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期待,给学生提供了学术类著作的阅读方法与策略,对学生展开深入学习(如“文献检索”)提供“技术支持”。本单元旨在以阅读为核心,以任务为引领,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更多地指向建构经验,养成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落实课标中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目标与相关要求。学生初中阶段的名著阅读,涉及的书目主要为文学类经典,还包括少量科普类作品和纪实类作品,在阅读方法、阅读经验的积累方面,也更倾向于基础性、普适性;进入高一,学术著作的整本书阅读,对师生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作准备,扎实研究,方能顺利接轨。

从那本厚厚的《<乡土中国>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到《乡土中国》教学实践,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汗水,每一步,都踏得沉稳坚实。

贾老师在讲座中,对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角色进行了细致的阐释:教师是“先读者”,是“导读者、设计者、组织者”,是“陪伴者、指导者、帮助者”。要起跑在先,全程陪伴;指导到位,但绝不越位。这也正是“整本书阅读”攻坚团队,几年来的身体力行,所收获的一项经验成果吧。

教坛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正是这热烈、急促的夏,才肩挑起了春华秋实,才连通了梦想的萌发与收获。让我们在这忙碌的时节,用汗水浇灌希望。相信,硕果累累的金秋就在前方。

篇九: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6月27日,陕西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明确陕西2022年将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5年高考将实行“3+1+2”模式,同时今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将启用新教材。虽然早有铺垫,但尘埃落定这一刻,作为教师,我们还是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我们的教育教学即将打开一片新天地,紧张的是新教材、新高考意味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法方法将受到不小的冲击,不知自己能否应对。因此今天的陕西省普通高中新教材培训可谓雪中送炭。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一、了解教材才能用好教材。教材是依据课程标椎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实施教学的依据。熟悉教材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它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的的达成,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今天听了王本华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我顿觉豁然开朗,对新教材有了系统的认识。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及“选修”,其中“必修”2册,为高一学习内容,所有高中学生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共3册,为高二学习内容,选修选考;而“选修”则供学有余力或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使用,学而不考,学而备考。这三类教材既有贯通性,又有差异性,呈现一定的梯度。编写的主线是培根铸魂的人文主题和指引学习路径的学习任务群。对选修上册、下册教材内容分别进行细致分析的胡晓老师、尤炜老师及进行整本书《乡土中国》阅读教学策略分析的贾玲老师更是让我们对新教材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些都极大的增强了我的教学信心。

二、精研示范有助开拓创新。专家的示范指导帮我们拨开了迷雾,指明了方向,具体生动的教学案例让我们对新教材的使用有了直观的认识。好好研究这些案例,对于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拓宽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很有好处。如胡晓老师在分析必修上册教材时对第一单元“青春”二字的解释,尤炜老师在分析下册教材时展示的徐志伟老师关于小说单元的设计等,都让我们深受启发;而贾玲老师关于《乡土中国》的课例分析更是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

三、迎接挑战更要抓住机遇。新教材、新高考对于教师无疑是新的挑战,我们愿不愿意都得面对。那不妨努力学习,提高自我,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在这个崭新的平台大展拳脚,使自己在专业发展上更进一步。

让我们携手并肩,紧跟时代,努力学习,不断提升,为祖国培育更多栋梁

本文地址:https://www.csjxz.com/zuoweizaiti/htztxz/1307317.html

  • 标签: 高中语文 新教材 心得体会 新课程 新学期新征程高中作文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9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9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创世纪写作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17687号-3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