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纪写作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2000字(精选8篇)作文

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2000字(精选8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4.02W 次

篇一: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2000字

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2000字(精选8篇)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题记

犹记100年前“南陈北李”共同建党,创造一段历史,令后人世代传颂;而100年后的今天,一部讲述中国共产党从一颗种子到生根发芽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也应运而生。一百年,足足一百年,回望世事的沧海桑田,那些历史另一端的人已成为天边繁星,但他们的故事在今人的品味中依旧澎湃如昨。

《觉醒年代》正如它的剧名一般,呈现了一个人民思想开始觉醒的中国。最初的旧中国内外动荡不安,战争连连,“闹灾荒、闹瘟疫、闹土匪、闹兵乱,啥都闹,没法活了!”这是当时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可谓苦不堪言。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更无法去面对西方列强的尖船利炮。这个国家,已经病入膏肓了!

中国自救的良药在哪儿?中国还有救吗?有的。搞技术?改制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都证明这并不能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在这充满未知的十字路口,有一位先生站出来了。他说,要想救中国,必须改良中国人的思想。他是陈独秀,他带领一批干将,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向腐朽的封建礼教宣战。他要将国人骨子里的愚昧落后一一拔除,他要将崭新的、先进的思想火种撒向神州大地。

与陈独秀先生一同站在新文化运动一线的李大钊先生,在日本留学之时曾挥笔写下振聋发聩的《青春》。他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青年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只要他们有了坚定的信念,就能够放开手脚、一往无前,破开陈腐的旧社会,大刀阔斧地开辟出崭新的未来。而有着文化素养的青年学生,也更能接受先进的思想理念。要启蒙国人的思想,首先要在青年学生身上下功夫、在教育领域下功夫,指引他们打碎旧思想的枷锁。

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天地间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一位儒雅的老先生向着陈独秀一躬身、一拱手、一声“仲甫”,直让二人心弦皆一颤。老先生是新任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他三请仲甫出山,终于让陈独秀决心来到了北京大学。从此,北京大学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心。身处于这样的氛围中,不负先生们的期望,北京大学的莘莘学子觉醒了!各地的学生陆续觉醒了!

青年学子睁开了明亮的双目。邓中夏、郭心刚、赵世炎……一个又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意识到了国家所面临的困境,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坚定的支持者。

青年学子迈出了探索的步伐。中国迫切需要真正适合中国的理论对中国的发展道路进行指导,但什么理论才可以救中国?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俩用实践说话,成立工读互助社,验证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尽管互助社最后失败,但这代表着学生们已经开始不断探索、找寻方向。

青年学子挑起了肩头的重担。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四万万中国民众岂能接受将中国的领土拱手让给他国?!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在天安门广场爆发了!学生成为五四运动最初的主力,他们挥舞着鲜红的标语,呼喊着铿锵的口号,在政府的暴力镇压下仍冒着生命危险站上街头游行示威,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讲……爱国的火焰在他们心中熊熊燃烧!这把火,烧出了北京,烧到了全国各地,烧到了工人心中,烧到了每个人的心中!

青年学子高举起抗争的拳头。软弱的政府无力向耀武扬威的外国开炮,却将枪口对准了自己人。街头散发传单的学生被捕入狱,冷冰冰的枪械抵上他们的胸膛。可你以为这样就能让他们屈服么?他们是坚韧的、刚毅的、不屈的,他们在监狱里革新自我、坚持学习,他们在监狱里高举拳头、绝食抗争,他们将监狱当作锻炼自我的实验室!

有责任、有担当、有智慧、有勇气。这是觉醒的青年一代,是立于潮头锋芒锐利的青年一代,是心怀家国顶天立地的青年一代!他们用滚烫的热血、不屈的意志、高尚的灵魂在汗青之上烫出一点痕迹,残留的余温可供后世触碰先人亮如彗星的眼眸。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中国早已摆脱积贫积弱的困境。如今的中国国力强盛,社会稳定和平,大有可为的黄金时代已在眼前,我们身为祖国的青年一代,理应抓住机遇、有所作为。

但是,最近的新冠疫情,河南暴雨,来势汹汹,狠狠地打击着中国。即便如此,新冠疫情期间大量的青年奔赴前线,英勇奋战,舍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誓要为祖国,为老百姓们,营造一个安稳的社会;河南暴雨之时,仍是大量青年争相为河南捐款,让灾民们看到了生的希望。

而如今身处这个时代,这个年龄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的能力,坚定爱国的信念,承担起祖国未来的伟大责任!

篇二: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2000字

我相信,大部分人对于革命剧还停留在那种硝烟弥漫的战争印象中,我也不例外,但是就在今年,建党一百年的今天,一部献礼建党百年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打破了我对于革命剧的陈旧印象。在过去,我总是觉得自己对于那段历史已经了解的清楚了,但是现在的我却知道那些了解只不过是浮于表面。在《觉醒年代》之中,我受到了不止一次的内心触动,又仿佛心中有一把火焰被点燃,在这里,我看见了历史的缩影,那些革命先烈的身影好像就在我的面前,那身影,是鲜活的、是炙热的。

曾几时,一本厚重的历史书,书上随笔划过的文段,课堂上老师口中考试会考的重点,从明媚的少年到冰冷的墓碑再到史书上的寥寥几语,却是历史上真实的革命先烈的一生。彼时的他们意气风发、朝气蓬勃,一个鞠躬、一句先生,是尊师重道、追求真理的礼节,一番畅谈,一场慷慨激昂的宣讲言论,是对于黑暗现实的愤慨与痛惜,是终其一生誓要救国的坚定信念。是的,我看见,他们在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我看见,他们在那样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的艰难时世,奋勇前行去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剧中我印象很深的一个人物是李大钊先生。历史上,李大钊先生牺牲很早,而教材中、历史课本上除了他简短的生平简介以及名著介绍外,便没有介绍更多了,而我对李大钊先生的了解还是从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始的,这是一篇回忆录,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李星华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文中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那时我看到这里,仿佛身临其境,看见李大钊先生被人带走时心里早已拧成了一团,再往后,我就看见李大钊先生遇害了,这个结局也让我一度心中郁结,那样一个对子女慈祥、对革命坚定的人怎么就那么陨落了。如今,在看《觉醒年代》的时候,我在演员精湛的演绎之中仿佛看到了那个意气风发、勇于实践斗争的李大钊先生,他对于家人的温暖慈爱、对于救国的毅然决绝,我仿佛站在了他的身边,仿佛亲眼看到了他鲜明热血、青春坚毅的模样,他为革命所付出的这一切就像他在《青春》一文写到的一样:“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想到这里,我不禁泪湿了双眼。

除了李大钊先生之外,还有一个角色让我难以忘怀,那就是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陈延年是一个不苟言笑但是又有着钢铁柔情的一个人,他会因为思想不同与父亲陈独秀辩驳,会为了革命事业艰苦奋斗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始终难以忘怀的是电视剧中使用蒙太奇的手法,明明是风华正茂的陈延年走在奔赴留学的路上,那坚定的脚步却转一幕变成了带着脚镣、遍体鳞伤地赤脚在路上走着。那样一个优秀的人,面对敌人的屠刀时昂首挺胸,镇定自若,视死如归,口中喊着革命者决不下跪,只能站着死,最终被刽子手乱刀残忍杀害,惨烈之情,难于言表。28岁,明明还那么年轻,明明还是葱茏岁月,却以吾辈之鲜血,换山河如故,陈延年说:“愿我的心血化为光明的红灯,将黑暗的大地照得亮亮地!”,是的,如今的我们已经生活在了阳光之下,能够在大街上自由自在地漫步,在合肥,就有着这么一条路,它叫延乔路,这条路的终点是繁华大道,繁华路旁尽是盛世太平的美好,也是像陈延年那样的忠贞烈士为我们付出生命换得的光明!

现在的我们是站在历史后来人的视角看先辈们,看着书本上的描绘,我们足以感觉到他们伟大。但我们不知道,他们的伟大和悲壮远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要深重得更多。因为如今的我们在胜利的角度,是站在光明和平、充满希望的世纪,所以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奋斗意义对今天来说是多么的重大,但是我们再设身处地地思考一下,那些人他们在牺牲之时并不能预知未来,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牺牲对中国的胜利付出什么,更不知道究竟是要用多久才能迎来革命的胜利,甚至他们都不能确定最后这条路能不能胜利,中国能不能恢复国家主权,人民究竟能不能安居乐业,他们只是抱着满心热忱,只能在牺牲之时满怀信念。一想这样的场景,你就会觉得很想哭,电视剧中他们慷慨赴死,如此悲壮,我们一直知道他们的伟大,却依然低估了他们的伟大。

《觉醒年代》剧中,辜鸿铭在众人面前说到:“真正的中国人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过着心灵生活的人中国人的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我辜鸿铭将终身致力于弘扬与传播这种伟大的精神,虽九死而无悔。”是啊,那些革命者燃烧着自己为我们点燃胜利的光芒,觉醒年代不仅仅描绘的是那个时代的思想觉醒,更是要让我们时刻记住,有那么一段黑色过往,一群人为这不可预测的胜利而燃烧自己,岁月悠悠,他们的青春信念却永垂不朽,身处和平之下的我们理应铭记历史、胸怀赤子之心,一起为祖国建设美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篇三: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2000字

民国时期,天下动荡,国力衰微,外交失利。人民在腐朽的政府的领导下过着毫无话语权的生活。如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在《警世钟》里面感叹,“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号召国民赶快觉醒,要不然就国破家亡了。

而《觉醒年代》讲述的是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期间的故事,中国的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逐渐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

那是一个保守与激进、反动与革命、光明与黑暗并存的年代。

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甚至还有一点天真和愚蠢,到手的中华民国政权被袁世凯窃夺。

其后又试图复辟,可见其狼子野心。

但是正如历史课本所说,有反对共和者,人人共击之。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称帝的袁世凯自然地位不稳。为了巩固其统治,帝国主义的支持必不可少,因此,袁世凯和日本秘密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

国家总统竟然是个卖国贼?那……爱国,到底是爱总统,还是爱土地,爱人民呢?

怎样才能爱国,才能为中国做出贡献呢?

革命者鼓吹的国破家亡指的是领土被瓜分、人民被奴役、文化被侵略等等,这里的“国”指的是广义上的国家,包括国土、国民、历史文化这些。而反动统治者呼吁大家“爱国”是什么意思呢?是让大家爱他的朝廷,不要反抗他们的统治。

国家问题,历来是被统治者及其走狗搞得复杂而混淆。政治意义上的国家指的是政府,是包括官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一系列人员和机构的政府组织。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而建立的。

比如说大清朝的国家指的就是当时的朝廷。这个朝廷是用来干啥子的呢?它主要是用来维护整个地主阶级的统治,也就是要地主永远骑在农民头上、用来镇压农民反抗的。

大清朝的国家是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的,当外国入侵时,他们也会高喊“爱国”的口号,呼吁人民为他们卖命,保住他们的权力。其实他们并不关心农民的死活和国土的沦丧,他们只关心他们自己宝座。因此慈禧太后有句名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或者说“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他们是靠出卖民族利益而满足自己阶级利益的。

所以这些腐朽的统治者面对民族危机时热衷于出卖国家利益来维护自己的统治。领土丢了,他们还可以稳坐北京城;赔款就赔款,反正那些钱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来的。而真正的爱国者是必然要反对这种行径的。

所以,历来的反动统治者总爱混淆国家的概念,让人民为其卖命。尤其高明的一招是鼓吹国家主义,把自己打扮成全民利益的象征,把人民反抗的怒火引向国外,用民族矛盾掩盖阶级矛盾。比如蒋介石说当时的共产党都是苏联势力,是来破坏民国安全稳定的,他蒋介石才是民国利益最忠实的代表。

但是当面对日本侵略时,蒋介石毫不犹豫的喊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导致大批国民沦为亡国奴,出卖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反动的统治者的“爱国”和爱全体人民的谎言不光会在面临外部侵略时会被戳穿,就是面临国内激烈的阶级矛盾时也会露馅。比方说“二七大罢工”时,京汉铁路工人起来维权时,就遭到了国民党的残酷镇压。

由此观之,反动的统治者“卖国”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我们要救国,首先就要打倒这些假的的爱国者。

幸运的是,这个被搞得混乱不堪的问题,在我国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在高中政治课本和大学马原教材中都指出了国家的本质,我们只需要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剧中,演员张桐凭借其扮演的李大钊一角受到关注,不少观众表示,他虽然不是最“形似”的,但演出了李大钊先生的“魂”。

出道近20年,张桐先后出演过《亮剑》《中国近卫军》《铁梨花》等影视作品。再次扮演革命者角色,张桐坦言:“这次的表演经历让我震撼,革命先驱的信仰激励着我们前进。”“啃一啃这块硬骨头”

当《觉醒年代》的制片方向张桐发出饰演李大钊的邀请时,张桐的内心很纠结。他回忆:“我第一时间从心里冒出来的想法是:不想演。这里面包含了敬畏,也有对自己的没把握。”在他看来,扮演李大钊这样的历史人物,既要符合史实,又要演得真实、生动、鲜活,难度太大了。但另一方面,他又想尝试“啃一啃这块硬骨头”,最终,他决定接下邀约。

“我是抱着敬畏之心和谦虚之心来诠释这个角色的。把自己的灵魂敞开,去迎接另一个灵魂的到来。”张桐说,表演过程中,他给自己找到了两个支点,“我觉得李大钊先生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非常鲜明,那就是要为国家和民族去拼搏、去牺牲。同时,他在面对工人兄弟和农民兄弟时,心是无私敞开的。立场鲜明、善良无私的主体人格,是我走近李大钊的两个支点。”

剧中有一场戏,用写意的镜头展现李大钊攀爬长城,象征他在革命中不断摸索前行。拍这场戏的那天,剧组选择了一段野长城,所有人都扛着设备坚持爬完了。“风很大,日头也晒,过程很艰苦,大家都想到了红军长征。”张桐回忆说,“虽然艰苦,但我一路看到很多灌木穿过石头缝长了出来,当时心中就仿佛感受到了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历史。站在长城极目远眺,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那一刻,我好像与李大钊先生融为一体了。”我觉得这就是红军精神,不怕艰难,努力前行,无限风光在险峰。

篇四: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2000字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工人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竖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新文化阵营发生裂变。陈独秀与李大钊、陈延年、陈乔年等由分到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胡适等人则与陈独秀、李大钊由合到分,走向了西方文化。《新青年》解体。觉醒年代,大浪淘沙,曙光初现。

那一代的人有着无比伟大的理想,坚韧的意志和信念以及那令人动容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我最动容,产生了最多想法的便是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开始的他们衣衫破烂、灰头土脸,自立自强的不愿在他们认为的不义父亲的庇护下生活,却像是生来就带着陈独秀的血性,就算吃着干面馒头,看到碗里的一只小蚂蚁,两兄弟的眼中也充满着对生命的敬仰与对生命的希望,小心翼翼地把蚂蚁放到草上,也正是因为他们这份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让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陈延年被问是否想带领中国时,他的回答是:“我愿为国献身。”他不想推翻中国的制度让中国更加生灵涂炭,但是他却坚定地站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在陈乔年牺牲前,对狱友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后来,安徽合肥有一条路叫延乔路,路的尽头是繁华大道。他们凭一己之力,延家国之万岁,载精神之乔木。就是这样一条路,明知是死路,还是有人会义无反顾地走,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一条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路。在行刑之前,他们仍是微笑,仿佛和当年那两个立志要为祖国寻求光明之路的少年又重合在一起,踏着泥土与鲜血,他们布满伤痕的笑颜中完全没有恐惧,就好像真的看到了百年华诞的中国共产党,就好像真的看到了日益强大的中国,就好像真的看到了他们的子孙在茁壮成长。看到他们出场时的美好,再看到那染血的身躯趟过黑暗的枪林弹雨,最后回眸时眼睛荏苒坚定不屈,吾辈当自强、自立、自信。去时少年身,归来甲子魂,山河已无恙,巍巍葬忠魂……

同那时的他们一样,我也是青年,却有着比他们幸福的多的生活,每当想到现在我的幸福都是前人用生命打下的江山,我瞬间感觉到了生活中那些小烦恼,小忧愁真的不值一提,如果那么幸福的生活我都不能珍惜,那是愧对于前人们的无畏赴死。国旗中是刚毅的鲜艳的红色,那代表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热血,代表着一个个战士在战场失去兄弟,失去亲友后留下的泪水,代表着看到中国人被迫害后的无能为力,更代表着坚韧的中国人站起来的颜色,是凤凰涅槃的勇气,新生的血液在先烈们洒过鲜血的泥土中必将更加滚烫,必将使中国的鲜红色伫立在更高的顶峰。作为青年人,我们要勇敢走出去,闯出去,不能活在舒适区,即使前方困难重重,我们也要迎难而上;不能守成有余,开拓不足,中国的道路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开拓;不能坐而论道,要勇于实践,付出行动。在那么美好的年华,没有先烈们的舍生忘死,便没有今天的幸福安定,国人要自强,而不是任意挥霍现在的幸福和自由。历史不会忘记,我更不会忘记!

国旗中是刚毅的鲜艳的红色,那代表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热血,代表着一个个战士在战场失去兄弟,失去亲友后留下的泪水,代表着看到中国人被迫害后的无能为力,更代表着坚韧的中国人站起来的颜色,是凤凰涅槃的勇气,新生的血液在先烈们洒过鲜血的泥土中必将更加滚烫,必将使中国的鲜红色伫立在更高的顶峰。

虽然现在我们生活的中国是强大的,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是一个个如陈延年、陈乔年的爱国志士们用鲜血铸造出的我们幸福的堡垒。大学的我也面对着选择,如今我积极入党,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党员,就是因为我渴望通过我的努力,加入共产党,能够通过我微薄的力量服务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回馈先烈们的努力,并协助党将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篇五: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2000字

《觉醒年代》主要讲述了特殊年代下的中国,一群热血青年为了信仰和理想不断奔走奋斗的故事。自1915年《青年杂志》成立以来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具有新思想、新理念的中国青年开始为中国的奔走,当时的中国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中国的内政外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面临着破亡的危险。更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奔走相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挽救中国,各种民主思潮涌动,更多青年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为家国奔走。直至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新文化运动的进行、五四运动直至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这个青年的中国发生着各种各样波澜壮阔的故事。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带领更多的人追求真理、燃烧理想,引领整个中国的觉醒,用事实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在这个觉醒的年代、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信仰理念以及不屈不挠敢于牺牲的奋斗精神带领更多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磅礴之力推翻一切腐朽制度进行自我革命,建立全新中国,引领中华民族的觉醒。自从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革命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如同黑夜中的灯塔为更多中国人照亮黎明前的的黑暗;中国共产党如同伟大的舵手驾驶着中华民族这个巨大航船从胜利一步一步的走向辉煌,更多的中国人在前行中、在风雨飘摇中逐渐觉醒。

我深深的感受到,当时的中国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时代,中华民族也正处于一个万分危急的时期,无数的中华儿女生活在一个水深火热的环境中,我们的国家没有任何的尊严和地位可言。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袁世凯等人的卖国行径、各地军阀为一己之私鱼肉百姓这些种种导致我们的国家变得千疮百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参与了欧洲战争本应作为战胜国去享有这场战争的胜利,非但没有,帝国主义仍以各种各样的条款去瓜分中国,如同一群毫无底线、毫无人格的强盗。“处处山河处处金,位卑未敢忘忧国。”每每想到此,我都会感觉万分的难受。在这个黑暗的时代,农民、工人无法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甚至于说连活着都是非常艰难的。黑色,笼罩着中华大地;黑色,压得无数中华儿女无法呼吸。太多的人渴望“觉醒”,这种“觉醒”不是个人诉求,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需求。我们需要一种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和理想信念挣破所有的枷锁去直面这些黑暗,这需要无私的精神和大无畏的勇气才能够彻彻底底推翻这个腐朽的世界去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有人在做,有人在牺牲,有人在抛头颅洒热血,有的人在奔走探索,那时候的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还处于恰同学少年的岁月,他们却将自己的青春岁月与这个命途多舛的国家命运紧紧的关联在一起。他们明白,他们所进行的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他们的付出将会彻彻底底的改变中,中华民族也会因此一步步的站起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他们的功绩也必将千秋万世,造福更多的中华儿女。正因如此,面对一个破败的中国他们的义无反顾的,他们奔走着、探寻着也终将带领更多的人走出黑暗,走上一条正确的、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前行道路。中华民族也因为他们的奔走、付出和牺牲逐渐“觉醒”。

生活在当下这个时代,我常常居安思危,因为我深深的明白当下之生活是非常的来之不易的,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牺牲所换回来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在那个需要“觉醒”的年代是如此,在当下的中国也同样是这样。当今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深水期,有更多难啃的硬骨头;全面深化改革外部面临着西方和平演变的挑战,内部面临着执政风险的挑战,同时还面临着时代发展潮流的挑战。因此,我辈青年不能有任何的懈怠之心,更应发扬当年革命前辈们“开拓者”的精神,牢记来的时候的路子,不怕艰难险阻、坚定理想信念,以“红船精神”作引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为无数中华儿女“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终身。

观看完《觉醒年代》后,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思考。我更加深刻的明白了理想信念是多么的重要,我应该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时时刻刻做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一定会有更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我更加懂得了遇到了困难我们所关注的点不应该是困难的阻力,而是自身的能力;通过实践和探索不断的收获真知,提升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之下,勇挑起时代所赋予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和使命,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融入到我国伟大事业的建设过程中去,带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争做时代的弄潮儿。我坚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不久后实现!

篇六: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2000字

今年真的是被《觉醒年代》刷屏了,五六月间这部剧突然大火,在许多青年学子中引起热议。我一直想看这部剧来着,但苦于在校期间学业繁忙,竟抽不出时间好好观赏一番。于是放假之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追《觉醒年代》。

据说这部剧是第一次以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主角来拍摄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很新颖的一点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在这部剧中作为南陈北李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青年,只是作为配角简要出场,这在以往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是未出现过的。但是该剧并不是简单地讲述南陈北李的故事,也为周毛出场作了大量铺垫。

该剧讲述的是1915年袁世凯复辟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这段历史故事。开篇即是陈独秀、李大钊、易白沙等人在异国他乡——岛国日本——相遇相知的场景。在这里,陈独秀以一个流浪者的身份出现,让我不禁想起陈独秀先生的扮演者于和伟在他的另一部法制类电视剧《巡回检察组》中扮演的主角——检察官冯森,这两个角色的出场方式不能说是完全一样,但至少是有相似之处的。接着便是袁世凯出场,不过没多久他就因病去世而谢幕了。之后陆陆续续地又有不少重要人物登场,如陈延年、陈乔年、胡适之、周豫才、蔡元培等人。

在陈独秀回国时说他的妻子高君曼既是姨母又是继母时,我心中是疑惑万分的,于是我百度了一下,发现他的第二任妻子是他曾经的姨妹。由于对易白沙这人充满好奇,加上他后期在剧中的表现不免有些悲观消极,我又查了资料,发现他竟因刺杀时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未果而跳海自杀,这不免有些可惜了。这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有待我去发现。

蔡元培初任北大校长时想让陈独秀来给自己帮忙,以进行全面改革,实现教育救国。于是三顾茅庐请仲甫兄出山,之后便是北大内各家学派的学术争鸣,好不有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剧中,以辜鸿铭、黄侃、刘师培为代表的北大保皇派虽不赞成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革新派的思想主张,且平时针锋相对、刀光相见,但到了危急关头却也能和平共处、一致对敌,可见传统儒家文化中“君子和而不同”的理念给这些文人墨客留下的深刻影响。当陈独秀从北大辞职时,辜鸿铭和黄侃竭力挽留他,这也体现了文化知识分子虽志不同、道相异但仍同寅协恭、惺惺相惜。

令我有些情绪波的当然少不了胡适,可能是其扮演者朱刚日尧的演技太好了,以至于我觉得他就是真正的胡适之——一个多情文人——一个保守分子。此外,鲁迅先生的登场也是令人激动万分的,毕竟他可是在我们小学的课本上就出现过的人物,我们认识他的时候还早哩,因此更是期待他的出场。所以当鲁迅先生在“人血馒头”的背景下出现时,我是感叹、感叹、再感叹的,就好像曾经课本里的那一幕幕又重新浮现在我的眼前,只不过愈加逼真罢了。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两处,两件事都与张勋复辟有关。一是张勋的五千辫子军进城的那个夜晚,有一个瞎子老人手拿二胡,旁边跟着一个小女孩,老人边拉二胡边摇头晃脑,看似十分高兴,而小女孩则在一旁哭,接着便是辫子军们手持火把,面无表情地从这一老一少身旁跑过。我特意上网查了一下,原来这一老人希望恢复旧中国的封建统治,这一小孩向往光明的美好的新文化新思想,所以一老一少、一笑一哭、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有评论说“辫子军仿佛阴兵借道,形如鬼魅”。不得不说,这一段真是让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二是辫子军进城后的十二天内,皇旗、衣服、辫子全都重出江湖,众多愚昧之人都一哄而上,争着买辫子,甚至连骆驼都头戴官帽,尾系“辫子”,不过当辫子军被赶跑之后,这帮人又急着退掉原先好不容易买来的辫子,真是可笑又可怜。这两个片段看得我内心十分压抑,并感到害怕,犹如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紧紧抓着我的心,仿佛我亲身经历过这些事一样。

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人的选角十分符合观众的胃口。陈延年的扮演者张晚意给我留下十分深刻印象的是他的笑容,他的笑极具感染力,让人觉得温暖而治愈,看得我也跟着他笑了。陈乔年则看着既乖巧又有张力,是个招人疼的小弟弟。邓中夏看起来则稳重成熟,具有领导人风范。赵世炎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大男孩,翩翩公子,陌上花开,温润如玉。此外,李大钊的扮演者张桐这次的演技让我耳目一新,不得不说,他的演技真是大有进步,突破了我对历史课本里李大钊的想象限制。

这部剧的上映时间恰逢建党百年,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也花了大量篇幅叙述五四运动中那个时代的新青年的故事,引人深思。这些青年都是当时的佼佼者,是具有一定历史地位的人物,都为他们所生活的的时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想,导演和编剧拍摄这部作品的初心就是要唤醒我们这一代人的初心,警醒自己,继承先辈们的遗愿,在创作《觉醒年代》续集的基础之上谱写新时代的绚丽华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美好的时代,更应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开创未来。强国有我,请党放心,吾辈当自强!

篇七: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2000字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走到现在,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离不开我们无数革命先烈生命的付出。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到后来的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我们的党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但是我们的党也在不断地壮大和发展。正所谓风雨飘摇100年,从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只有仅仅数十人,谁能想到就是当时,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此诞生了。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制《觉醒年代》于2021年2月1日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震撼播出。该剧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安徽省委宣传部联合组织策划创作,首次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清晰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观之不禁感叹党的伟大,也证实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更加为我们描绘出革命英雄前辈的伟岸身躯下的伟大思想,激励我们当代青年书写青春史歌的决心和信念。

全景还原建党历程,揭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

当时之中国,内忧外患、动荡衰败,许多优秀个体都在思考如何去改变这种情况,去拯救中国民族。同时,也有一些复古分子,要捍卫几千年的思想传统。于是一边是人心思变,一边是互相争辩。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面对现实与国外的革命与变化,开始进行民族觉醒。在民族觉醒中,首先是思想先觉醒。当时的北大,成为最先精神觉醒的地方,并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在当时,起到十分良好的启迪民智之效果。无奈,这种思想上的觉醒,因为没有必要的军事实力做支持,注定没法完全成功。其后,当时的中华民国作为战胜国,却依旧被列强瓜分,没有享受战胜国待遇,于是爆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将思想觉醒与群众运动结合起来,成为十分重要的爱国运动。其后,随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给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群众基础与思想基础。这也是说,在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必然的。

致敬建党革命先驱,深刻学习革命精神

电视剧《觉醒年代》聚焦建党风云人物,突出展现了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贡献,客观全面、鲜明生动地塑造刻画了一幅立体而丰富的人物群像图。

剧中陈独秀说:“十多年了,我陈独秀先学康梁,后随中山,致力政治革命,为了革命,东奔西走,九死一生,光日本就去了五次,结果到现在,不还是一事无成吗?中国的事情,光靠政治革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追根溯源,要换换思路了。”当易白沙问道你有什么新思想时,陈独秀说:“脱胎换骨,换人、换脑子。”当时的陈独秀已经意识到中国的觉醒首先是中华人民、中国青年的觉醒。当然,他也知道,改变人的思想,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彷徨徘徊,要勇于担当办大事。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正值当时,毛泽东也在急切地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冒雨赴约结识新友人,说道:“纳于大麓,藏于名山”。

毛泽东被陈独秀写的《新青年》打开了眼界,他开始循着初期新文化运动的思路探索,这期间,他在日记中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同一时期的1916年,李大钊在日本写下了著名的《青春》,全文饱含激情地阐述了昂扬斗志的革命精神和科学的人生态度,提出了再造青春中华的理想主张。号召青年,冲决过去之历史,破坏陈腐学说,以青春的精神不断改造自我,以青春的朝气、青春的理想,唤醒百年沉睡的旧中国,建立青春之中华。

弘扬时代精神,唱醒“青春之歌”

中华民族的崛起,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奋斗。正值当代的青少年们,他们每一个人的青春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值得分享和纪念的,但是没有使命感的青春便犹如贫瘠的土壤,每一个青年正处于一生中最富有朝气和创造性的时期,更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因此我们要时刻谨记我们的肩上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使得我们的青春更有意义和价值。

那么处于当代的青少年们首先并且最重要的是学好当前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大脑,有自己的思想,正如陈独秀在上海震旦学院礼堂中演讲中说道:“当代中国的新青年,我以为应该有六个标准: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想象的。六条标准,总的来说,就是科学与民主。要造就一代新青年,唯有用科学和民主并重。科学与民主就是检验政治、法律、伦理、学术以及社会风俗和人们日常生活一言一行的准绳,凡是违反科学与民主的,哪怕是祖宗之遗留、圣贤之垂教、社会之崇尚皆不值得提倡。”

放眼看,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新时代青年的楷模:在火灾中牺牲的消防战士,他们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小伙,可是在当时那个时刻,没有办法,因为他们选择了这个职业,他们付出了年轻的生命。每每想到这里,总是会心酸,因为他们同样是父母的孩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他们身上同样也有一个家的责任。但是,他们更明白,他们肩上同样担负着另一个家庭的希望,担负着国家和民族赋予他们的责任。因此在需要我们付出的时候,不要总想着为什么是我,而要想为什么不能是我们自己。希望我们每个人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希望我们都能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把自己的计划进行分割,具体到每个礼拜甚至是每一天,使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有所得,使将来的我们有能力去为我们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人民的安康,国家的富强需要我们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前人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发扬流传下的长征精神以及延安精神,继续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谨记,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刻为实现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目标而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时刻准备为祖国奉献青春,奏响青春的奋斗旋律,高举我们青年一代奋斗旗帜。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紧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我们要坚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二十一世纪,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知识更新大大加快,形势逼人自强、催人奋进。我们要跟上时代步伐,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就务必学习学习再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在学习中,还要善于创新,善于实践,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去,不断成才。我们要注重锤炼品德。优良的品德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现在全社会提倡诚信、讲究礼貌,而已经成为知识分子的青年大学生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起正确的名利观,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提高综合素质,完善人格品质,做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人。

篇八: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2000字

总是自信那段历史已经了解得很清楚了,殊不知仍是浮于表面。观看此剧这些天来,一次次被触动,好像内心深处某些东西被点燃了。看到了蓬勃朝气,看到了谦谦君子。一句句先生,是尊师重道向往真理的礼节;一次次握紧双拳,是对黑暗思想和政府的愤慨;一场场慷慨激昂的演讲,是启发民智的叩门砖。从新文化运动到建党的十年,是最阳光,最活力四射,最震撼人心的历史阶段。一切烦劳困顿,在这些伟人面前,都烟消云散。从中看到了先辈们的辉煌,身为学生,这是最好的养料。

陈独秀自日本早稻田大学结识青年学生李大钊,那时候他因为二次革命失败,对政府丧失希望,认为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在于民智未开,思想落后,于是提出“二十年不谈政治”的口号,回上海在亚东图书馆和汪孟邹创办《青年杂志》,刊登李大钊的《青春》,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等文章,引起强烈反响。后因与其他杂志重名改为《新青年》。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当时陈独秀和汪孟邹赴京筹款住在旅店,蔡元培先生三顾茅庐,请陈担任北大文科学长一职,当时相当于副校长。于是陈独秀把《新青年》迁到北京,李大钊,胡适纷纷回国,钱玄同,鲁迅等人也加入麾下。发表《狂人日记》等文章与北大同仁辜鸿铭,黄侃等复古派展开论战,逐渐扩大《新青年》的影响力,一时间成为主流。

北大学生上街公开宣称新文化,反对儒教的三纲五常,被警察以“扰乱社会治安”的罪名抓捕。蔡,陈等展开营救,之后陈独秀逐渐意识到不谈政治就无法将新文化运动继续推进,因为搞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思想,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平等,这就是政治的一部分。当它尚没有威胁到统治阶级的统治时,可以不受阻挠地搞文化宣传。但是革命就是要扰乱旧社会的“治安”,就会招来反对。随着新文化运动推进越深,同旧思想以及旧势力的冲突就越大,矛盾就越难以调和,不得不采取“政治”手段来解决问题。毕竟“任何时代主流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取得成功,李大钊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并多次下乡,多次考察北京长辛店的工人的生活工作情况,在很有限的资料下,写出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进行了“庶民的胜利”演讲,逐渐对马克思主义增进了解。并号召学生教授组织工人夜校,建立学生组织等。

这时一战结束,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阳奉阴违,不敢得罪美英法等国,想要秘密地在合约上签字,引起爱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五四运动爆发,火烧赵家楼。之后政府与学生之间展开博弈,逮捕大量学生,并软硬兼施,试图瓦解学生运动,在陈,李等人的努力下,各地的学生代表纷纷响应,尤其是上海,促成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三罢”局面,巴黎当地也不断有华人华侨游行,“围攻”代表驻地。最终北洋政府迫于压力,没有同意签字,但也并没有拒绝签字。可能也是出于不知如何向美英法交待的考虑,这就把责任推卸给了国外开会的代表们,代表们一致拒签。

就在一切重归平静的时候,陈独秀故意在闹市发传单被捕入狱,社会各界积极营救,孙中山在南方政府力保陈独秀,陈以一己之力为学生运动“续命”,在五四运动期间和陈被捕的三个月时间,各地成立指导运动的学生组织,一些先进的革命者也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陈,李两人逐渐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新青年》内部也开始分化,陈,李宣扬俄国革命,胡适主张全面学习美国。但君子和而不同,虽然在信仰上争论很多,但没有影响三人的友情。但主义不同,逐渐疏远也就很平常了。

共产国际也派代表,陈,李也早有建党的愿望,最终中共一大召开,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但都未出席中共一大,应该是为以后在和苏联的交涉中留有余地。陈独秀当时就已经意识到,中国共产党要完全独立于苏联而存在,二者可以结盟,但绝不是依附,所以与苏联代表的拥抱改为握手,这是长远和深刻的考虑。

且先不说这盛世如您所愿的话。

在我看来,这部剧最有价值的,不在于展示历史,而在于深刻体现了人物在关键时期的抉择,以及他们做出抉择的原因,还有人物的风骨和鲜明的性格。

首先是关键时期的抉择和原因。陈独秀早年参加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当时对中国形式十分悲观,《爱国心与自觉心》中惊世骇俗的言语还被当成了卖国贼。但他内心却从来没有放弃这个国家,提出“二十年不问政治”,专心致志去启发民智。但随后又看到这句话行不通,不为前言所困,毅然投身革命。

还有辜鸿铭,黄侃等人,虽然在文化和政见上与陈独秀等不和,但却也是发自内心的敬佩。陈独秀要离开北大南下时,黄侃来送别,直言陈走后,中国将少一部通史,虽然还是骂他冥顽不灵,不听劝告,但是骂声中已经是满满的惺惺相惜了。他们在北洋政府威逼利诱面前维护了知识分子的风骨,并不会因为学术的不和而进行阴险龌龊的攻击。他们之间的论战永远都是明着来的,光明磊落,铮铮铁骨。

日后先前陈的新思想在八七会议时变成了旧思想,以至于最后离开中央领导岗位,最后贫病离世,周恩来最后拜访,仍继续劝说陈独秀,希望他放弃个人成见与固执,写个检查回到延安去。陈独秀说:“李大钊死了,延年死了……除周恩来、毛泽东,党中央没有我可靠的人了,我也落后了,年纪也大了,中央开会,我怎么办呢?我这个人又不愿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何必弄得大家无结果而散呢。”这是陈独秀鲜明的性格,或许刚愎自用,或许有些封建大家长的专制,但是这就是活生生的人,这样的人物,是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的,就是可爱的。

还有就是那些青年们,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毛主席,周总理等,当时的学生领袖大多在日后蒋介石的清共中遇难成为烈士,看着他们在剧中的风华正茂,又想到他们一心为国却死在国人的屠刀之下,令人好不悲恸。

对标我们与当时的青年人,似乎是少了点儿东西。少了什么呢?

首先是意气,不是意气用事,而是少年意气。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敢于进行争论,敢于发声,敢于做先锋,年轻就是资本,是一种真正的富有。

接着就是对理想和真理的追求,现在少有人谈理想和真理了,可能因为理想是追求财富,真理是马克思主义,但又有谁真正研究过马克思主义,是否知道这一百年以来,它是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完善,或者是否出现了马克思主义难以解释的问题。我们都没有去思考。更“无暇”去追寻。

接着还有纯洁的心灵和坚定的意志,陈延年对自己提出的六不,虽然确实有点苛刻,但是却能言出必行,他们身上好像永远都是一身正气,那片土壤丝毫不允许任何邪念生存。

最后就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但是他们以救国为己任,风风火火,针砭时弊。当时文化人少,文化人就是文明人,是要对这个国家和人民负责任的。他们必须不断确定,完善自己的信仰,并为之努力奋斗。

这部电视剧,以后可能还要看的,求学之路,忧郁困顿的时候还不少,但是能够想到有那样一个真实存在过的时代,有那样一群“同龄人”,是那样的意气风发,那样的纯洁坚定,那样的紧迫和负责任,那样的为理想奋斗,捍卫真理。这可能会是我在很长一段时间的精神养料。

本文地址:https://www.csjxz.com/czxz/zhongkao/1250210.html

  • 标签: 觉醒 大学生 精选 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200字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2000字(精选8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2000字(精选8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创世纪写作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17687号-3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