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纪写作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文

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3.56W 次

篇一: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

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精选4篇)

教学目标:

1.补认生字“逮、爹、驴、籽”,补写“爹、溜、驴、麦、歇、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3.能说出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新感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20*.三黑和土地

2.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诗歌,梳理内容

1.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由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

(2)学生默读诗歌。想一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同时给不理解的词语打上问号。

(3)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①每一寸土地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gēda)都给细细打碎。

②地翻好,又耙(pá)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

③地主骂蹚(tāng)坏了他的庄稼。

土疙瘩:指土块;借助图片理解“耙”。

(4)理解难理解的词语:

打完场:指从庄稼收割之后再到脱壳的整个过程。

公粮:指农民种地用一小部分粮食交税,现已取消。

2.整体感知,梳理内容。

提问:三黑有了土地之后都做了什么?

(翻地、耙土、畅想)

三、朗读诗歌,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

1.引导学生梳理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感受?

2.学习活动:画句子。

(1)默读诗歌,画出描写三黑看待土地的句子。

(2)读一读画出的句子,想想哪些举动令你感到意外,为什么。

3.交流反馈,朗读句子。

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把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么松散的地,简直像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现在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1)学生交流感受:让你感到意外的是什么?

预设:三黑把泥土当作食物,当作床,看作妇女刚梳的头;

在环境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三黑内心很高兴。

(2)引导发现: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都是三黑很熟悉的事物,也是农民生活中很重要的事物。

(3)情感升华:引导学生走进三黑内心,在三黑心里,土地就是。

预设:土地就是三黑的心肝宝贝;土地就是生命……

(4)出示课文的关键句:

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学生齐读。(板书:把生命投入土地)

4.自主学习:链接背景,理解情感。

(1)引导:前面我们理解了“打完场”和“公粮”,其实联系当时的背景,我们会更好地理解三黑对土地的情感。

(2)出示词语,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地主、打完场、公粮、翻身的人儿

土地以前是地主的,一年四季劳作,但是大部分粮食都归所有;现在农民有了土地,收割,(从庄稼收割之后到脱壳的过程)之后,只要上交一小部分的(用粮食交给公家,即农业税),粮食就归农民所有,所以在课文中三黑就说自己是。

(3)感受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引导学生给题目换词,体会情感:如果把“三黑和土地”中的“和”换个词,你会换什么,为什么?预设:爱、珍惜、热爱、痴迷……

(5)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四、联系阅读链接《在希望的田野上》,读懂感情

1.对照课文,听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用横线画出农民对土地情感的句子。

2.交流:在歌曲中,听到,我感受到……

预设:土地是生活的必需品;土地是生活的根本;土地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土地保证了人们的幸福生活……

3.联系生活,交流自己对土地的认识:结合你生活中碰到的与土地有关的事件,说说你的看法。

4.出示句子,深化情感。土地的枯荣就是家园的枯荣,土地的灾难就是人类的灾难。

篇二: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现代诗歌,描述了翻身农民三黑重获土地的喜悦心情,对土地的无比热爱之情,以及有了土地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体写出三黑得到土地后,视若珍宝、爱不释手的情感。认真地侍弄土地:仔细地翻地,来回地耙地,把土地弄得非常松散,简直像一张柔软的床。非常适合种子在上面生长。第二部分介绍三黑把荞麦种子播种到地里,看到麦苗的良好长势,听到地里的蝈蝈叫,想起心酸的童年生活,第三部分,展望未来,向往美好的生活。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2.了解有关作者苏金伞的文学常识,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

3.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之情以及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之情。对脚下的土地有新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1.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掌握诗歌的朗读方法,在朗读中品悟诗歌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土地,对农民来说,是“命根子”,是生存权益最集中的体现。土地,是农民的生存来源。今天,我们要学习著名诗人苏金伞的一首现代诗《三黑和土地》,来深切体会以诗歌主人公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的那份感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读诗题:

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

3.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苏金伞诗选》。苏金伞从小生活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触处皆诗。新中国成立前,在老解放区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新近解放的地区继续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本诗写于新中国土改时期,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注意朗读节奏。(教师适时指导,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思考:诗歌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同桌讨论、交流)

明确:这是一首格律化诗歌,共15节,每节四句,偶句押韵,诗句均齐,很是严整。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三、深入品析,讨论交流

1.(指名朗读诗歌第1~3节)思考: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感受农民对土地有怎样的感情。(结合生活实际,自由交流)

小结:诗歌第1节用旱天的鹅见了水的情景来比喻有了土地的农民的样子,充分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写出了农民对获得土地的迫切心情,也写出了农民内心极度的欢喜之情。喻体的选择和“连头带尾巴”这样的说法极具农村生活特色,语言显得朴实、亲切。第2节和第3节用了两个“恨不得”,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感情之深。

2.师:三黑是千千万万的农民的代表,他又是怎样对待土地的?(自由朗读诗歌第4~15节)

(1)重点句子理解。(课件出示,指名答)

句子一:“从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一句,有什么含义?

明确:这句话写出了三黑对土地的珍视,土地失而复得之后,他沉浸在无限的喜悦之中。

句子二:怎样理解“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明确:“耙得又平又顺溜”用富有口语特点的语言写农村生活,很好地体现了苏金伞“坚持用生活中语言写诗,不矫揉造作,不故作深奥”的诗歌创作特点。

(2)师:三黑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有怎样的感受?(同桌讨论交流)

示例:三黑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感到那样的幸福和满足。他精心照料土地,甚至想象着才耙完的地已经开满荞麦花,这片土地是属于他的,他是土地的主人,这是自由的滋味。他可以任由蝈蝈在地里叫唤,还可以招呼小孩子来逮蝈蝈,他甚至对如何更好地耕种土地有新的计划,他还想象着获得大丰收之后的甜蜜生活。他边劳动边尽情享受着重新获得土地之后的快乐。

教师小结:三黑和所有农民一样,视土地为生命,在获得土地之后,他将自己的整个生命都投入到土地中去,精心地侍弄它,照料它。他是土地的主人,他想象着这片土地会带给他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3.师: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形象?(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到特别能感动你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明确:诗歌塑造了三黑这样一个勤劳的、深切热爱着土地的普通农民形象,表现了他在获得自己的土地之后无边的幸福感,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憧憬。

四、体会诗歌语言特色

1.师:这首诗歌中,作者在表情达意上有哪些特色?试举例说明。(教师提示:如诗歌所用的修辞手法)

明确:诗歌第5、6、7节,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三黑对土地的精心照料;第11、12节,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凸显了土地改革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之后的幸福感。

2.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

小结:如苏金伞在1982年所写的《我与新诗》一文中,总结了他始终未改的诗歌观,即“始终保持着朴素无华的风格,争取做到深厚蕴含中透出清新;坚持用生活中的语言写诗,不矫情造作,不故作深奥,使人感到晦涩难懂;坚持现实主义。生活是诗的基础,诗是生活的升华。”

五、拓展延伸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分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可以围绕土地的重要性,如何珍惜土地或者你对脚下的土地的理解等内容交流。

六、教师小结

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篇三: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三黑和土地》这首诗洋溢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这首诗写出了土地改革运动后,做了土地主人的农民大众那种翻身的喜悦和高涨的劳动热情。诗人把这一主题思想通过在翻耙土地时欢欣鼓舞的心情和对于幸福生活的憧憬表现出来。诗歌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就有了无边的幸福感,土地就是农民的命,甚至比命还重要。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感情。全诗十五节,采用写实的创作笔法,写出了农民三黑翻地、粑地,累了在地头歇息这些农村的劳动生活场景。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了“农民一有了土地”之后那种极度喜悦的心情,恨不得尝尝土地的滋味,甚至想变成一粒种子试试土地的温暖;表达了三黑对未来的展望和内心感到的幸福。

二、学情分析

大多数同学没有接触过农村生活,且这首诗的创作年代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环境背景不容易理解,对诗中三黑的情感也就难以体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提供背景,帮助学生把握诗歌大意。可以引导学生先自主阅读,把握诗歌大意,明确诗歌写了三黑的哪些事情;再抓住具体画面,让学生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并带着这种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和“阅读链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2.能说出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情感,体会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难点:能说出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

五、教学过程

总体设计说明:本篇课文为略读课文,依据统编教材编写意图,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个体阅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课堂上应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学和交流。因此略读课文主要是将精读课文中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这里尝试运用,体验自主阅读和学习。因此,在整篇课文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顺学而导,组织教学。基于学生已知,找准学生起点,发展学生能力。

板块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

1.指名交流自己喜欢和珍爱的东西。

2.认识农民,走近三黑,看看他内心最珍惜的。

板题:三黑和土地

3.交流苏金伞资料,学生相互胡充资料。

预设: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雎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词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下》《窗外》《入伍》《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等。

(设计意图)借助交流查阅资料,了解诗歌写作的背景,拉近课文所写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带领学生情感逐步靠近农村。通过互相补充的作者资料,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通过作者简介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下一步深入理解做好铺垫。

板块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一)初读识字词

1.自读课文,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

2.出示词语。

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恩。

(二)再读知文意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互读互评。

朗读提示: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2.自读课文,梳理思路,适当批注。

(1)出示自读提示: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为第1~3节,写了“农民一有了土地”之后那种极度喜悦的心情。第二部分为第4~15节,写三黑有了土地后的喜悦心情,从四个方面来表现:第4~9节,写三黑把地粑得细致平整,想象着麦籽儿躺在里面的舒适,以及在地里茁壮成长的情景;第10~12节,写三黑回忆起逮蝈蝈儿的情景;第13~14节,表达了三黑对未来的展望;第15节,写三黑内心感到的幸福一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2)小组交流汇报,展示批注和小标题,合作互评。

预设:喜获土地;细致耙地;忆逮蝈蝈;展望未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依据学生语文学习规律,从整体入文,把握诗歌结构。通过批注与合作汇报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梳理脉络,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走近三黑,感悟他的人物内心。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在班级汇报中,通过概括小标题,感悟关键词句,理解语境等方式,初步感悟三黑内心的丰富情感。

板块三:再读课文,深入人物

1.整体把握,感悟人物内心。

交流思考:说说你眼中的三黑是怎样的形象?读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你景喜欢诗歌的哪些语句?圈出你喜欢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好在哪儿?

预设:

(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湿,看起来,就像妇女们刚梳的头。2.聚焦细节,走近人物形象。

交流思考①:“简直是一张软床”是什么意思?

预设:(1)这里的“床”是指翻过后耙平整的土地,很松软。

(2)三黑热爱土地,把整过的土地比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种子生长的舒适的软床。

交流思考②:结合课文内容,“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句诗表达了什么?

预设:甜是这首诗的中心,诗歌从头到尾都体现了这一点。诗歌第一部分总写农民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后异常喜悦的情景,所有农民的心里都是甜的;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三黑的劳作比往常好,这也是甜的;第三部分运用对比的写法展现了今昔大不同,今更胜于昔,这当然也能让人感觉到甜。第四部分写三黑的两个打算,前途光明,怎能不让人感觉到甜呢?诗歌的末尾则明明白白地写出了甜,不仅甜在三黑的心里,连地里的蝈蝈儿也因为甜叫得更欢了。

3.总结全诗,体会人物情感。

启发式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开放性提问作为结尾,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结合自身,交流感悟与新的思考。学会表达,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体现两个层面,一是深入理解三黑对土地的感受,二是思考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联系文本等多种方式,整体把握,聚焦细节,结合关键语句,逐层深入探究,感悟三黑的深厚情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

板块四:创设情境,做个保护环境推广人

1.出示推广人征集令

(1)说一说,推广人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仿照本单元或本课语言表达的特点,作为环境保护推广人,写一段宣传语。

(3)组织汇报交流分享。

2.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引入《在希望的田野上》,对比拓展阅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体现通过趣味的情境,引导学生写推广宣传语,运用所学的表达方法,延伸课堂,读写结合,发展学生语言。引导学生把推广宣传语写得更生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对比阅读,把课堂引向课外,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经验。

六、板书设计

篇四: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疙瘩、挨骂、白霎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3.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了解背景

1.播放关于地主剥削农民的戏剧或影视片段。

2.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土地改革运动之前实行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约占有农村70%~80%的耕地,他们以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则只占有20%~30%的耕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还常常受到地主、富农的欺辱。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土地改革。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把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变更为消灭封建的“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3.播放电视剧《老农民》中宣布土地改革政策,农民得知自己有了土地欢天喜地的片段。

4.导入课题,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

5.解题:题目“三黑和土地”,交代了写作对象,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

6.了解作者。

作者苏金伞,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地层下》《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本文选自《苏金伞诗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阅读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检查预习。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

(2)根据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

这首诗写了以_____________(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新获得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民们____________(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3.理清文章思路。

诗歌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小节):农民拥有土地后的心情。

第二部分(4~8小节):三黑精耕细作,好让庄稼长得更好。

第三部分(9~15小节):三黑在地里的所见、所闻、所想。

三、研读诗歌,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部分。

(1)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心情?说说你的感受。

“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这里把农民比作旱天的鹅,农民有了土地,就好比旱天的鹅见了水,让我体会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让我感受到农民拥有土地后无比舒畅的心情。

你能通过朗读来抒发你所体会到的情感吗?(指导读出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以及得到土地的喜悦。)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农民根本没有想过嫌弃泥土,每一块土都像是他们心中的宝,怎么爱它都不够,让我感受到了农民得到自己的土地之后无边的幸福。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农民对土地的深情——想要亲自投入土地的怀抱,感受土地的温度,期待种子在自己所热爱的土地上长得又快又好。

(2)请带着你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1~3小节。指名读,齐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

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形象?读一读特别能打动你的诗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第4~6小节描写了三黑非常勤劳,做事非常认真、细致,体现了他对每一寸土地的热爱。

(2)第5小节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耙好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说明地耙得非常整齐、漂亮,三黑得有多么爱这块土地,竟把地耙得这么好。

(3)第6~8小节,用比喻的修辞把松散的地比作一张软床,可以看出地被翻得非常松软。第7、8小节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麦籽儿在土地上快乐成长的幸福,感受到了三黑用心耕作后的满足和幸福。

(4)“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有哪些含义?同桌间相互交流。

(5)分小组合作朗读。

3.学习第三部分。

(1)三黑在地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见荞麦开花,把白霎霎的荞麦花比作一片雪,这么美妙的比喻,可见三黑心中是多么喜悦!)

(2)第10小节,诗歌用“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这样质朴的语言写出三黑听到蝈蝈“吱吱吱”的叫声时心情的美好。(指名朗读,读出听到蝈蝈活泼可爱的叫声时高兴的心情)

(3)第11、12小节用三黑的回忆和拥有土地的现在进行对比,让人感受到了农民拥有土地的幸福、自由和惬意。(指导朗读,读出爹娘的埋怨和地主的痛骂,与自己对孩子们洒脱的“招呼”形成对比。)

(4)第13~15小节是三黑有了土地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生活因为有了希望而变得更加美好。

4.小结: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三黑渴望拥有土地,他愿意把整个生命投入土地,他把土地当成宝贝一样对待,想亲自品尝,想亲自钻进地里感受它的温度,土地让他对生活有了希望、有了美好的憧憬。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本文地址:https://www.csjxz.com/czxz/zhongkao/1249573.html

  • 标签: 精选 三黑 教学 土地 小学游戏作文教学设计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创世纪写作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17687号-3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