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纪写作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作文载体作文 > 话题作文 > 2022讲故事学理论的演讲稿(精选10篇)作文

2022讲故事学理论的演讲稿(精选10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3.51W 次

篇一:2022讲故事学理论的演讲稿

2022讲故事学理论的演讲稿(精选10篇)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习近平总书记“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忧”的故事。1972年,那时正是农业学大寨的高潮时期。社员每天要上工到很晚,晚上还要打夜战,劳动强度非常大,农具损坏也很频繁。经常,一天十几把农具坏了也没人修,习近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找到本村在文安驿公社打铁的两个铁匠,想叫他们回村办铁业社。起初,这两个人转不过弯来,不愿回村,习近平总书记就苦口婆心地给他俩做工作。跟他们讲,梁家河兴盛了,就是你们的功绩。慢慢地,他俩转变了思想,回村办起了铁业社。回来后,大队给他们配了两个徒弟,铁业社办得红红火火。铁匠负责修理农具并生产新农具,锄头、镰刀,社员用不完的,就送到文安驿供销社代销。卖了钱之后,扣除成本,剩下的钱归集体。这样一来,劳动农具的问题解决了,大队的收入也增加了。

住在梁家河村,买生活日用品很不方便。当时实行“统购统销”,要买油、盐、酱、醋、火柴等一类的生活必需品,都要跑到十多里外的文安驿公社去赶集,往返需要一天的时间,既误农时又误工分。看到乡亲们买东西如此困难,习近平总书记想:“像煤油这些生活必需品,我们可以从文安驿公社拿一些回来卖,省得每个人都跑这么老远的路。”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在村上办一个代销店,先把东西赊回来,然后定期跟文安驿公社结账。这样,大伙买生活日用品再也不用跑远路了。

在一切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年代里,搞铁业社和代销店这些副业,要冒一定的风险,极易被扣帽子,人们往往对搞副业畏首畏尾,唯恐被戴上“唯生产力论”的帽子。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方向,坚持实事求是,凭着敢为人先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令这个贫困偏远的小山村,在特殊的年代里创造出多个“第一”。

作为工作人员,我们要以青年时代的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苦干实干的作风,更要有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贴近群众,懂得感恩,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作为一名党员,就是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想办法帮助群众破解难题。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守住初心之魂,牢记职责使命,践行初心之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别样的人生。

篇二:2022讲故事学理论的演讲稿

一是工作敢于担当。1982年,习近平同志到正定工作后,对于群众生产生活非常关心,经常骑自行车下乡走访群众,召开群众座谈会。在走访群众过程中了解到,由于群众上交粮食比例较高,正定县农业学大寨先进村三角村,农作物亩产过千金,可农民还是吃不饱,他们偷着到外县换山药干吃,回来交征购。对于群众吃不饱问题非常着急,顶着压力冒着风险联合县委副书记吕玉兰同志给中央写了一封信,反映正定高征购使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

二是工作勤以为常。习近平同志为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坚持自己骑自行车下乡,随走随看庄稼长势,了解农业生产情况,经常走到社员家里,和群众坐在一起座谈,问社员家里生产的情况,还询问衣食住行问题,大家都感觉习近平很随和、亲切。

三是生活习以为苦。在正定期间,习近平同志给大家留下是这样的印象:一身半旧绿军装,还有一条半旧的军被,一条打多个补丁褥子。吃饭,一日三餐在机关食堂,一样排队,来晚了就没有菜了,两三个馒头一块卤豆腐。下乡吃饭一定要在乡镇机关食堂,餐后,粮票饭费一定要如数上交。他招待客人他自己掏腰包接待,常常就是几段香肠,一碟花生米简单一餐。

下一步,本人将进一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聚焦初心使命,解决思想和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问题,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做一名合格基层干部,更好为群众服务。

以后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增加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加强专业学习,增加专业知识储备,提升工作能力。三是加强苦干精神,在工作中求真务实,提高工作效率。

篇三:2022讲故事学理论的演讲稿

有句话叫“人微言轻”,是说身份普通的人说话没有分量,不被人关注。但在近平这里,根本没有这回事,在他眼里就没有贫富贵贱的分别,他认为每个人都值得尊重。近平与人交流、谈话的时候,即使对方是再穷的人,他也全神贯注地听。凡是和他交谈的人,都会觉得心里很温暖。他不像有些人,见了穷人就扭过头去,熟视无睹,麻木不仁。我们村有位叫王翠玉的北京知青,被招工后在送别会上称赞习近平说:“在习近平眼里,没有高高低低,没有看得起谁,看不起谁,他待人讲话,总是面带笑容,总是很和气。这是很不容易的!”近平把自己看作农民,看作是黄土地的一部分,这个认识从他下定决心在梁家河大队挑重担时和我的一次谈话中也充分体现出来。

1973年后半年,近平在赵家河当社教干部,有一天他回到梁家河,吃饭的时候他问我对将来有什么打算。我说:“我还是想上大学。”当我问他的想法时,近平说:“我1974年不上大学了。”我感到很突然,问他说:“1974年招考工农兵学员,可是个难得的机会,你为什么不上了?”近平说:“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近平当时正在赵家河村参加“整队”工作,地区革委会要求全区各县农村要“三变五番,大干快上”,很多事情正做得热火朝天,近平也积累了不少农村工作经验。他当时考虑,离开赵家河以后,回到梁家河为村里做些实事,带领老百姓把粮食产量搞上去,为这片土地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个想法是正确的,但从个人角度来说,上大学机会也是很难得的。特别是当时已经到了“文革”后期,周恩来总理通过做工作,促使大专院校招生政策有了一些变化,可以从基层招收大学生,我们这些知青就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当时的政治形势还是比较复杂的,未来招生政策很可能会有反复,1973年那年招生就因为张铁生的一封信,招生条件和方法就作了好大调整。如果哪天说不招生了,没走的人也许就走不成了。于是我劝近平说:“近平,你可要想好了,74年这是个机会。万一将来有什么变化,不再允许招生,你可就上不了大学了。”近平说:“走不了我就在这儿待着吧,我本来就是个农民!”

40多年以后的一个机会,近平和我谈起当时他的思想转变过程。他说,当年他思想上准备在陕北当一个农民,并非虚言。当他下决心回梁家河挑重担前,曾长时间躺在土地上,望着蓝天,下决心像父兄一样好好在农村干一场,这辈子就当个农民吧!

我现在分析近平当时的心境:一方面,他确实认为陕西是他的故乡,也是他的父兄战斗过的地方,觉得成为一个陕北劳动人民是很自然的事;另一方面,他对陕北这片土地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近平当时家里压力很大,习老无端受迫害,他们兄弟姐妹几个在政治上都受到歧视,天各一方。当时很多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但梁家河村民却毫无保留地接受了他、尊重他。他在黄土地上埋头苦干,老百姓对他很认可、很信任。老百姓保护他、爱护他,让他当家带领大家向前闯。他深刻认识到,是陕北老百姓养育和培养了自己,应该有所回报,要为梁家河做点事。

篇四:2022讲故事学理论的演讲稿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情寄语广大青年,勉励广大青年争做新时代奋斗者,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今天,我以“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为题,展开我的演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关键节点上,在蒲汪镇全力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新征程上,作为一名青年人,我深知,奋斗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在工作岗位中磨练历练,为全镇发展贡献力量的必然选择。

奋斗,需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真章。在长虹岭精神的激励下,全镇干部把理想抱负熔铸于脚踏实地奋斗,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实干中实现人生价值。

我是镇纪委的一名监察员,岗位虽小,责任重大,每一件信访举报线索,必须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细致入微的方法去一一对待。一次次地,我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下足“绣花”功夫,收集、处理、积累、反馈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工作。一次次的工作经验也让我明白,只有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加油干,才能在奋斗路上大展身手,写下无愧于自我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实际工作过程中,我渐渐发现困难和挑战接踵而至:如何始终保持学习状态以满足工作需要,如何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长时间的一线工作,如何将相关的“法条”“规章”牢记于心,将“红线”“底线”规定掌握准确,这些问题也会困扰着我,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遇到急难险重、打击挫折在所难免。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践行“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要求,要挥得出拳头、用得了策略,面对困难和压力,要有毫不畏惧、不断奋起的勇气,做经得起风雨的奋斗者。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只有经得起摔打、挫折、考验,才能成为奋斗路上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今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取得的一切成就,无不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未来,实现蒲汪镇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也要靠自强不息奋斗。

青年朋友们,我们要做追梦路上的奋进者、开拓者、搏击者,让青春在坚守自身岗位,服务一方群众,干出一番业绩的激情奋斗中绽放光芒!

篇五:2022讲故事学理论的演讲稿

1983年,习近平总书记刚到正定时,有一段时间由他来主抓改造“连茅圈”,把农村的厕所和猪圈分开。县里的主张是“一刀切”,快刀斩乱麻,到农民家里直接强制性地改造,改完就完成任务了。但习近平总书记并没有这么做,他决定首先在两个村搞试点。

习近平总书记觉得,这个事,直接铺开搞,突击搞,肯定会有反复,强制性地把老百姓家的猪圈和厕所隔离开,人家肯定反感,人一走,老百姓马上就可以拆掉。这个事要想办好,首先是让大家在思想观念上接受才行。所以,应该先搞两个试点,让大家都能看到好的效果,然后再全面推开。

后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吴兴和塔元庄这两个村搞了试点,效果都很好。接下来,全县就以这两个村为标杆,进行宣传和推广,让各个村的群众慢慢接受。

事实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做的这些扎实细致地工作确实让正定这个传统的农业县在很多工作上都越来越超前,干部群众的思想也越来越解放,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也越来越便利。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基层党总支书记,我将紧跟党委政府的指挥棒,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安排部署的工作,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带领党员群众改变思路,统一思想,发展经济,结合增进群众感情,全面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活动,以群众答不答应、群众满不满意、支不支持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

篇六:2022讲故事学理论的演讲稿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了三年多,和这里的人民“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倾注了极大心血和情感,他对这片热土知之深、爱之切。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对燕赵大地充满深情。不只因为我在这块土地上工作过,更是因为这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

1982年3月,29岁的习近平来到这里,写下了自己从政经历的第一笔。

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习近平始终把百姓的事放在心里——

为百姓吃饱肚子,他勇于担当,为“高产穷县”减少征购跑省进京,实事求是反映人民心声;

为乡亲致富,他不断找寻让群众生活好起来、富起来的路子;

为了正定的未来,他关心教育,从校舍抓起,要求每个村庄最好的房子是学校,等等,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

人在基层,心系百姓。要涵育家国情怀、群众意识。了解历史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并将爱国主义根植到内心,充实思想精神,不断追求卓越。提高群众意识,树牢群众观念,将群众当做亲人,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到与群众打成一片,获得群众的信任、与群众建立起感情,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篇七:2022讲故事学理论的演讲稿

习近平总书记刚到福州任职不久,他就发现有关部门特别是一些权力部门“吃拿卡要”成风,有好处就办,没有好处就不办。而且,有的事情办起来很繁琐,比如房地产开发,前前后后要盖将近200个公章,跑很多部门才能办成。为了有效杜绝“吃拿卡要”,也为了方便市民办事,他于1990年下半年提出并开始实施“一栋楼办公”——把20多个单位都集中安排进一个服务中心大楼里,每个单位都设一个服务窗口,所有的项目、所有的手续,在一栋大楼里就能解决。这样,就有效缩短了办事行程,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服务中心建立起来以后,他还多次去视察,他看到哪个窗口排队人多,就会了解情况,问相关领导为什么这里排队的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找出问题症结,马上调整改进,提高办事效率。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

作为一名青年干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首先要做到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对于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任务,要第一时间认领,立即开展工作,不拖延、不推诿。其次要提高责任意识,敢于担当,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心里想的都转变成具体干的,干就干好,不管容易的还是困难的都要抓好落实,做好反馈。三是要厚植为民情怀,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在遇到群众到我部门咨询或办理业务的时候,及时放下手头工作,热情接待,详细解释。对于涉及本部门的业务,能马上处理的,一次处理好,不能当场解决的,让群众留下电话,上门解决,争取不让群众多跑腿。不在部门职权范围的工作,也要解释清楚,帮助办事群众找到相关部门,让群众真正体会到温暖。要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时刻心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始终以群众的需求为工作的目标,以群众的困难为工作的动力,以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从人民的实际需要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好群众,做一名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以实干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百年初心如磐,百年使命在肩。一百年不是终点,而是新使命、新奋斗的起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应当胸怀“国之大者”,以舍我其谁、“我将无我”的精神气魄,以无畏艰险、自我革命的“赶考”姿态,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矢志奋斗!

篇八:2022讲故事学理论的演讲稿

当时陕北农村因为植被稀疏,农村砍柴难,做饭、取暖、照明都成了难题,为了解决燃料难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一开始习近平总书记说想搞沼气的时候,很多人不相信,也不支持。他到四川去学习沼气技术,回来以后亲自试验,建起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并点火成功。这种情况下,就没有社员反对办沼气了。说老实话,农民是最实际的,他看到了,得到实惠了,他才接受。讲再多道理,什么前景、什么展望,他们不一定接受。必须身体力行,给他们做出样子来。从这以后,沼气得到大面积普及,解决了这个地区多年的燃料不足问题。沼气池里的沼液可以作为肥料施在农田里,比一般的粪肥肥力要大得多。

习近平总书记当支书以后,还给村里办了个代销店,这个也是为了方便社员生活办的。社员想买点日用品,比如煤油、洋火、肥皂,要等到逢集的时候跑到文安驿的供销社去,要提前请一天假,赶着去,赶着回,很多时间都浪费了。有了代销店,村里把农民需要的东西备齐,农民走几分钟路就能到代销店,买到需要的东西,后来就越来越灵活了,社员还可以赊账,或者拿鸡蛋去换。比如一斤煤油,用四五个鸡蛋就能换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任支书期间为村民做了很多的实事,源于他亲身体会到农民生活面临的难题,也源于他平时的观察和思考。他敢于实践,敢想敢干,也能干会干,能把想法变成现实。

作为新时代的乡镇干部,我们如何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满意,我认为关键就在“实”。

一是政绩观要实。总书记曾说过“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群众看干部最主要、最关键的一条,就是看其是否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为群众办实事,我们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搞“面子工程”、不做“表面文章”。用扎扎实实的落实代替轰轰烈烈的形式,要时刻“把百姓的事放在心里”,把功夫和心思用到出实招、求实效上,才能赢得群众的好口碑。

二是着力方向要实。作为乡镇干部,我们要多到百姓中间走一走,坐坐“小板凳”;多到村里看一看,走走“泥巴路”;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村民朋友,掏掏心窝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搞清楚百姓的各项“急难愁盼”问题,找准问题的痛点和难点所在,切实解决好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三是工作成效要实。在日常工作中,为老百姓办实事,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现实的矛盾和困难。我们一定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用为群众服务的真心,拿出“啃硬骨头”的干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查根源、想办法、破难题,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把每一件实事做到位、见成效,避免“虎头蛇尾”和“烂尾工程”,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篇九:2022讲故事学理论的演讲稿

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3年多,他直接下乡、下厂、入户,跑遍了全县所有的大队公社,深入细致地积累资料、发现问题、收集民意,走遍了全县每一个乡村,满腔热情地同广大干部群众打成一片,通过走访、亲历村民中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的办公室,是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平房,简陋的摆设,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过着艰朴的生活,和普通干部共用一个食堂,“不开小灶”自己拿钱买饭。习近平总书记生活上”习以为苦”,工作上”勤以为常”,以清廉自守、勤政为民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人格魅力。在正定工作的日子里,他说话做事为人都踏踏实实,注重向实践学习,通过实践、调查研究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正定的实践,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卓越的胆识气魄,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思想源泉,真实树立了一位对党忠诚、善政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勇于担当的优秀年轻干部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严格自律,立下了作风建设的标杆。穿旧军装、旧帆布鞋,见证了他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普通干部共用一个食堂,一起用餐,“不开小灶”见证了他平易近人的领导作风;自己拿钱买饭,见证了他廉洁奉公的处事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平易近人,求真务实,以身作则,积极工作,时刻心系百姓,为百姓谋实事,与干部群众融为一体,总书记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值得我们深刻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时刻鞭策自己,坚持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把自己分管的工作高效务实的落实到位。

篇十:2022讲故事学理论的演讲稿

念好正定“人才经”

习近平有念好正定“人才经”的一套思路。

第一,摸清家底,建立清晰的人才战略。

第二,打造“人才九条”,作为人才战略的抓手。

第三,对外,拿着诚意和创意去“招贤纳士”。

第四,对内,发现、培育、用好本地人才。

第五,巧妙化解不同意见,促进针对人才的思想解放。

一部正定“人才经”,创出发展翻番路——1984年,全县10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工农业总产值比1980年翻了一番。

不论在地方还是在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求贤若渴,他常常感叹“人才难得,轻视不得,耽误不得”,反复强调“人才是驱动创新、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纳贤才、公道用人、用好人才有着急迫的心情,他提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与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不论是正定“人才九条”的解放思想、竭智尽才,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乃至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习近平总书记都反复强调我们始终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出发,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配置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观是一以贯之的。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对自己进行了反思:

一是为民办事工作热情高,但是工作思路不宽、不新,工作渠道不实,工作亮点不多,缺乏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进取的精神。

二是发展思路不开阔,开展工作按部就班,缺乏统筹谋划,缺乏长远规划,缺乏理论创新。在农村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等方面工作思路不宽。

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工作能力,把学习当作硬任务。结合党史学习,深刻领会党的艰辛历程,不断强化自身的党性观念。对照沂蒙精神、革命先烈、先模人物,从内心深处找差距、找原因,深刻反思自己的理想信念、思想境界等方面的不足。做到学用结合,把学习成效体现在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之中。

二是强化宗旨服务,坚持人民至上,胸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情怀。自觉摒弃特权思想,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主动服务,以身作则,把人民至上的发展思路贯穿到镇各项工作中。

三是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创新思维,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按照县委、县政府“大招商、招大商”的工作思路,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发挥“钉钉子”精神,一心一意抓工作落实,坚决把镇党委政府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本文地址:https://www.csjxz.com/zuoweizaiti/htztxz/1308847.html

  • 标签: 讲故事 理论 精选 演讲稿 竞选班干部演讲稿作文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2022讲故事学理论的演讲稿(精选10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2022讲故事学理论的演讲稿(精选10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创世纪写作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17687号-3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