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纪写作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作文载体作文 > 话题作文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2022(精选10篇)作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2022(精选10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2.86W 次

篇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202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2022(精选10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新课标”)颁布后,学校组织了多次线上学习,线下我自己打印了新课标,一边听讲座,一边认真研读。和2011版课标相比,新课标立足点更高,它回应了新时期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重视课程的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研读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不由得回想起三年级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时的情景,下面我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与要求,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立足文本和单元人文主题,确定育人导向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第一条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课程内容与组织呈现方式中指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具有敏感性,敏锐发掘单元的人文主题,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从三年级开始,部编版语文书在每单元开篇的设计上煞费苦心——配上精美的插图,写上诗歌般的引言和精简凝练的语文要素。它如绘本书的蝴蝶页,吸引着学生翻开阅读。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导读页画着在绿意融融的阳光下,大手牵着小手;引言“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告诉了我们本单元以“感受美好的品质”为人文主题;在语文要素中安排了“学着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和“学习一件简单的事”。本单元安排了四篇文章,分别是文言文《司马光》,精读课文《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略读课文《一个粗瓷大碗》。每篇文章都传颂着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理解与爱护的美好品质:《司马光》是关心身边人,《灰雀》是关心陌生人,《手术台就是阵地》是关心人类,无国界的关爱每一个有需要的人。

在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时,通过引导学生寻找描写战斗激烈的句子,和描写白求恩镇定地做手术的句子,在对比中感受白求恩的不顾个人安危、极端负责、救死扶伤的美好品质。在课后的拓展学习时,我补充了有关白求恩的影视资料,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拓展认知,在接下来的交流中,生生互学,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英雄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进而结合实事,从新冠疫情肆虐,我国的医疗队向落后国家开展医疗救助,以及近些年我国的工程队对亚非拉地区进行援建等事情中,感受国际主义精神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将无私、仁爱的种子静悄悄地播种在学生心中。

二、把握文本内容,设计语文学习任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容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识字写字上要求三年级学生“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阅读与鉴赏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化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在落实学段要求中感悟革命英雄的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学习的意愿和行动”。

在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时,我们先集中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这为接下来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扫清了字词障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识字教学环节,我集中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组织学生同桌合作学习:互读正字音——说记字的方法——说难写的字——拓展组词或说话。对于难写的字,我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设计找共同点,帮助学生发现“烈”“险”都是形声字,结合“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进而理解字义,拓展认识“捡”“剑”“检”等“佥”字族的字。利用小视频认识会意字“离”“取”字形的演变。通过多种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用学生喜欢的、易理解的方式,帮助认识汉字字形,明确书写要点,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

扫清识字障碍后,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战斗激烈的句子,要求汇报交流时先读一读,再说感受。文中体现战斗激烈的句子很多,一方面从“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在周围爆炸”“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感受到战斗十分激烈;另一方面从“两天两夜没休息”“三天三夜”感受到战斗时间长,战争的激烈。《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写的是齐会战斗的最后一天,战线不断向我方推进,敌人离我方越来越近,离医疗队越来越近,可白求恩不顾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坚持救护战士的故事。课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战事紧张;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尝试从文本中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全班交流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白求恩医术高超、不顾个人安危、关心战士、救死扶伤的美好品质。

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理解全文内容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仍然”“恳求”“争分夺秒”等词语的意思,感受到作品中的语言和形象。

新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和呈现,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时,我设置了三个学习环节,分别是:学习生字新词——找关键句子,感悟白求恩品质——拓展知识,感受国际主义精神,对应着新课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中的“基础性学习任务群——发展性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不是面面俱到,6个任务群平均用力,而是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三方面更多一些,在跨学科学习上有提及,但篇幅较少。

“新课标试图把课程内容结构化,以强化学习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教师清楚:我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是指向哪一种学习任务群的?为了实现哪一项核心素养?这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文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教学活动,同时也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时,班级内有几位“军事迷”,他们能理解一个医术高超的外科大夫在战场上的重要性,他们的发言帮助了其他学生理解卫生部长的着急,和白求恩坚持在手术台救伤员的执着。他们回答的内容有些是我没有想到的。生成性的课程,不仅仅是学生互相学习,教师也在学习。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能下更多的功夫,努力践行新课标理念,阅读教学的课堂才能真正有实效。

篇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2022

静下心来,又一次认真地阅读了新课程标准,感受颇深。

新课标主要涉及了五个重大变化。

首先,强调文化自信。学好语文是一个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学科第一次和国家的战略挂钩,课时量上,语文占到20-22%,如此大的课时比重,相信语文的题目广度会越来越大。

其次,传统文化分量继续加大,小学原来学129首古诗文,现在增加到160首,懒得背诵的孩子要吃大亏。

再来,语文的考试也有重大变化,除了考基础阅读、作文之外,还会考整本书阅读,主要考察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评价人物能力,品味语言能力。

第四,本次还首先提出了学习任务群,原来高中的概念,现在下移到小学初中,原来孩子是一篇一篇的学,现在要一组一组的学。尤其是里面涉及到实用性的阅读,思辨性阅读,跨学科学习能力,对学生要求非常高。

最后一点,考刷题想考好语文的时代彻底过去了,以前语文考试有套路,很多孩子把套路熟悉了,刷题刷多了,语文成绩差不了,这次明确规定了学业质量的标准,以后教学和考试会高度统一,命题也会更加科学精细,考察的方式也会更加灵活,考查内容会非常主观。

作为小学教师,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此次的《新课标》在语文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等方面,相较于以往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不仅应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还有能够和谐地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

我们首先要依托于新课标中课程结构和育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内提示,围绕学习主体,以学习任务为导向,整合学习情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设计给予大任务、大单元、真真实情景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内容学习和思维发展的整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注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培养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和发展所需的基本素养。

通过学习,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的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和重组,才能使教材使用得心应手。

篇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2022

随着2022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诞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在自己认真阅读了新课程标准及听了多位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及讲座后,对于新课标我有如下体会:

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对比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如:重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部分提出明确要求,促进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建立文化自信。

新课标提出了立德树人,语文课承担了文化的奠基,文化的传承的任务。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育人,新课标站位比较高,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润物无声”,注重文化熏陶,增强文化自信。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迁移,在课上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如可以进行古诗飞花令比赛、课本剧表演、红色故事大王等活动,调动学生大量阅读相关书籍的兴趣,从而了解、亲近、爱上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课下学生可以积极参加校园文化社团,参与学校和社区举办的戏曲、书法、篆刻、绘画、刺绣、泥塑等相关文化活动,体验、感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

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四个学段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的特点,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分三个层面设置了六个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都贯穿四个学段,螺旋发展,体现各学段特征的同时,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又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相衔接。

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根据不同学段特点有所侧重。语文学习任务群,从而加强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打通语文实践活动与社会生活,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逐渐积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经验;通过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切实推进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真正推动评价和考试发展,更多关注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典型表现,以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分别描述四个学段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生在该学段结束时语文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四个学段的语文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了层次性、整体性,为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提供了基本依据。

评价要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统筹安排评价内容,立足重点,关注各个学段的水平进阶;要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整体性;要拓宽评价视野,倡导学科融合等。这样的评价标准,有利于学科学习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四、注重整本书的阅读及阅读思维

整本书的阅读体现了一个人的学习力,关系着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课标明确提出了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超越了过去的名著阅读范畴,从关注“读什么”走向关注“怎么读”,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会阅读整本书,提升阅读,扩大阅读视野,增进文化底蕴,至关重要。

其次,更加关注学生的阅读思维,特别是新课标增加了思辨性阅读,这对于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意义重大,对于培养学生基于证据的理性表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语文新课标,整体上更注重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导向。随着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作为中国人我们也越来越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更有坚定信心。语文新课标就像语文课程的灵魂导师,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名了方向。当然,至于以后如何在教学中具体落实新课标的要求,还需结合学情,实事求是地去探索和钻研。

篇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2022

近日,再次翻读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认为,身处新课标时代的一线语文教师,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新课标的学习、理解、实践、运用,教师有“应为”——主动适应新课标,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一、应主动研读。

新课标时代的每位教师都是课标的研究者,应主动、细致研究新课程标准。我关注到本次新课标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6个学习任务群: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与“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全新的6个学习任务群的具体任务是什么?怎么做?如何评价?新课程标准中均给出了细致的指导,教师应认真研读,才能将新概念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二、应积极实践

新课程标准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教师可以参照新课程标准,率先在自己的班级教学中展开实践。例如,学习任务群中的“整本书阅读”我们班之前就有所涉猎,但是缺乏具体的指导,总觉得开展的浮于表面,并没有真正完成整本书阅读的目的。那在接下来的高年级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怎样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结合新课标中的教学提示,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师生共读、同伴共读、图书推荐交流会、课本剧表演等实践活动,注重考查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完善新课程标准在具体教学指导中的作用产生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特有操作法,这就是一线教师最具体的“应为”。

三、应改变观念

观念需要积极转变,因为观念指挥行动。执行新课程标准,教师要有主动改变的自我意识,不要固守旧经验,应主动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例如,可以主动去了解,作为语文课程的育人导向是什么?新课程标准中出现的新概念、新做法、新思路有哪些?只有做到明确观念,才有可能付诸正确的行动,才能够准确达成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应努力在研究与实践中改变自我,实施精准教学。使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评”保持一致,明确自己“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形成一套具体可执行的教学方案,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努力,这是对新课程标准最有益的补充。

篇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2022

[摘要]预测策略的实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脉络,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为例,通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预测策略的实施,从对教材内容加以拓展,推动预测的真实发展;有效把握预测契机;对不同结果进行辨析,促进预测质量的提高几个方面阐述了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预测策略落实的方法。

[关键词]单元整合;预测策略;拓展

预测策略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当中所设置的较为特殊的学习单元,即阅读策略单元,同时依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依照不同的层次梯度加以呈现。在对该单元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对单元进行充分整合的基础上,对学生予以指导,采用预测的策略和步骤,在每篇文章的学习过程加以有效分解,从而对预测策略层层深入落实,达到在单元阅读教学中对预测策略有效运用的目的。本文基于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对小学中年级语文基于单元整合,落实预测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目的在于更好的基于单元整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加以培养。

一、拓展教材内容,推动预测真实发展

故事情节的不可知是确保预测能够真实出现的基础,然而教材中所做出的呈现成为了既定的事实。因此,作为老师来说,在其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教材的编排,对教材之外学生未曾阅读过的书目或是文章进行拓展,从而做到阅读的同时进行真实性的预测,而非单纯为了与教材和老师相迎合所做出的假预测。

1、篇章导语目标引路

三上教材中预测单元的篇章页导语,起着单元目标导向的作用。上部分文字“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是明确的阅读策略,即预测策略,它主要指读者根据有关信息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进行假设,并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不断推进阅读。下部分文字,提示我们学什么:顺着故事情节猜测,学习一些预测的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篇章页导语点明了阅读策略,细化了操作内容。老师不仅要自己读懂,还要带着学生一起读懂,获取策略单元学习的金钥匙。

2、精读课文提供示范

叶圣陶老先生所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单元的精读课文都具有示范和指导作用,文中采用了旁批、泡泡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梳理、掌握阅读策略。教师在对课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利用与学生语言相贴近的经典文学作品或是童话故事,开展预测策略方面的练习,使学生在对这些文章进行阅读或是倾听的同时做出预测。使学生可以对更多的书目进行阅读,是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核心理念。例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课文采取的是“三段式”模式,即对一件事情的发展通过反复3次才可以达成,或是经过3个相似的情节单元对一个完成的故事做出叙述,进而让故事情节能够更为丰富和有趣,让人物形象刻画的更为生动和鲜活。基于此,老师可以结合前面的段式构成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对课文做出续写。结合小学三年级学生身心和年龄特征与单元文本统一性的原则,教师可以选取北师大三年级上《七色花》这篇文章巩固,引导学生一边进行阅读一边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做出预测。例如,“当珍妮将黄花瓣撕下进行许愿的时候,她的愿望是否实现了呢?”“当最终只有下一片花瓣,珍妮会做些什么呢?”

3、课后习题加以拓展

除精读课文之后,我们也不能忽略课后习题。例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后第二小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旁批例如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当中,设置了看题目猜故事的环节,而编写者所列举的《夏洛的网》以及《帽子的秘密》等文学作品都是课后让学生运用预测策略加以练习的较好素材。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单元交流平台这部分,对学习感受进行互相分享和交流,对预测策略进行继续应用。这样当学习完一个单元,等于对相当于教材几倍的文本资料进行了学习,通过对预测策略的不断拓展、练习以及运用,不但可以更为真实地落实预测策略,还能够达成还学生们多阅读的目标,一举两得。

表一:《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后习题

二、有效把握预测契机,推动预测真实发展

预测策略得以实现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在恰当的时机做出预测。作为教师而言,可以基于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状况,采用容易引发学生进行思考的情节、图片或是题目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大胆预测。

在学习预测后,我们让学生利用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练习预测。

1、练习设置预测点。《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我们可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事情?”,边读边猜想,模仿精读课文,在有预测的地方做旁批。故事情节多次反复,预测并不难,重点在于练习根据文章题目、插图、内容等设置预测点,边读边预测,结尾处的省略号也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猜想空间。

2、练习寻找依据点。如何捕捉重要信息,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预测,是重难点。教师可延续精读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在细节处、情节变换处、新角色出现处、表达重复处等进行猜想,寻找预测依据点。利用表格进行梳理:

表二:预测依据

再让学生利用上节课学到的句式表述:“当我读到,我就猜想到,因为(依据点)”既找出预测依据,又呈现思维过程。

此外,还可以有效融合课后习题以及旁批等资源,使学生在预测当中真正的养成预测意识。例如,在对《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课文加以导入时,教师就可紧密围绕题目中的“总也倒不了”这个关键词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大胆猜测为什么老屋会倒不了呢?这时,学生们会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原因做出猜测。而当学生在阅读到老屋对母鸡与小猫分别提供了帮助以后,教师还可以继续对学生引导,使其针对这两个故事情节和结构猜测,接下来的故事会怎样继续呢?还有什么动物也来让老屋提供帮助呢?它们会让老屋提出什么请求呢?老屋到底能不能给他们提供帮助呢?老屋到底倒下了吗?——在学生通过之前的阅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认知后,语文老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在揭晓题目后产生的好奇之心以及积累的认知基础,对学生的预测及时加以引导,使其可以把所取得的经验与知识巧妙地转变成后续预测的基础。反之,假如教师无法对学生预测及时进行引导,就可能失去最佳的预测时机。

三、辨析不同预测结果,促进预测质量提高

预测策略的实施,表示学生在对阅读进行理解的同时做出的猜想和预测,为了确保预测的质量,作为教师来说应该对学生的预测结果加以正确的指导,从而让学生对预测结果形成正确审视的能力。这不但能够使学生意识到预测是一种具有有趣的阅读策略,同时还可以在对阅读体验进行享受的同时,了解自己在猜测应该遵循的根据,了解预测的方向,假如自己的预测不能和课文内容相符时,就要对两者做出辨析和比较,从而及时对预测进行调整。

例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一课,当学生发现预测和内容有差异时,要练习如何修正猜想,在教学这一课中我设计了两次修正环节。第一次是整体阅读文本后,让学生修正仅凭插图和题目得出的预测;第二次在续编故事后,让学生与原文结局对比,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我没有想到”,以修正自己的续编。经历这样“练习预测—寻找依据—修正预测”的过程,能触发学生更深刻的思辨力。

结语:总之,为了更好地基于单元整合,落实预测策略,作为语文教师来说应该对教材内容加以拓展,推动预测的真实发展;有效把握预测契机;对不同结果进行辨析,促进预测质量的提高。

篇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2022

学习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后,我收获丰厚,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会注重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积累

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因而,我要加强学生的读背,让他们在反复诵读积累中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我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注意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平时还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尽力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例如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加强修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用心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让我的课堂有浓厚的语文味,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新课堂。

篇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2022

2022年4月,新的义务教育课程课标(2022版)已于2022年4月正式公布。起始,我从各级媒体平台上搜集相关信息,从《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2022版)》两个大块进行粗浅浏览。初步明白了“国家课程标准”的内涵。

本次新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的改革,对于我们一线教师而言,既是一种压力,又是学习提升业务素养,更新育人理念的机会。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深度学习,系统学习,结合所任教科目、学段进行融合学习,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探索,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学习,结合相关材料及专家专题报告,下面我简单梳理一下,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一、突出核心素养,强化课程育人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而这四个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是一个整体。这其中语言运用是其他三个核心素养的基础,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学生学习文化的积淀,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语言文字是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结合现当代社会实际状况及出现的各类“特殊事件”,不得不再次将“文化自信”根深于学生心中,文化自信也是本次新课标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内涵的首位,要培养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本次新课标在课程设置上也做了严格的规范。课程的开始必须要具有育人功能,突出时代性,关注新发展,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重视价值取向,同时根据国家“双减”政策的要求,在新课标中,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多途径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整体性的评价,多元化评价。

二、优化内容设计,注重学业质量

从第四板块课程内容设计来看,本次新课标课程内容主题与载体形式主要是从三大主题: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革命文化;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上,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分三个层面设置了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任务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共三个任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共有两个任务“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根据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安排各有侧重点。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依据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尤其注重了学生实践性学习的考核,在课标中要求第一学段学生能愿意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向他人展示,乐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所得,在第二、三、四学段分别都阐述了善于分享、善于实际生活的表达,紧跟时代步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三、高效落地实施,全面创新改革

自今年4月宣布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以来,全国各地全面开花,国家层面上组织专家进行线上宣讲、解读,各省市区县组织社会组织或教育相关部门进行专项辅导、学习,要求教师要准确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的相关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语文教师也要将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坚持终身学习,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定期复盘,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教学方法,跨学科融合,玩转课堂,向学生传授适应新时代、适应未来社会的科学知识,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代代相传,脉脉相通。

孔子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义务教育课程课标(2022版)今年9月将正式实行,相信通过学习,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很大收获与进步,成为教学领域的行家里手。

篇八: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2022

当今时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新媒体的迅速普及,使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契合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优化学校育人蓝图,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2022年4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颁布。

为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内容,更新教育观念,许昌实验小学组织全校语文老师聆听多位专家学者的相关讲座。吴教授、张教授、杨教授对新版课标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我可谓是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体会: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体系。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能够转化为自己所学,做到活学活用。

其次,高度重视识字与写字。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是学生情趣、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对比以前减少了写字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识写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汉字转化成学生生活中已知的图画,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把识字写字教学由难变易。

最后,应重视“整本书阅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因此,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之后让学生试着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向同学们推荐。这样,能够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很多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读的部分,想要完全解读和渗透还需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我会继续不断学习,在今后的教学工作过程中不断践行,结合“双减”政策,让新的教育教学惠及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新时代的阳光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202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一经颁布,就成为了老师们学习与研读的重点。“立德树人、文化育人、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被频繁提及,它们意味着新思路、新变化、新挑战。但这里的“新”并非“全新”,温儒敏教授在《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的新课标讲座中给予了很好的解答,也让帮助我更好地明确了目标与方向。

正如温儒敏教授所说,这次新课标也是吸收了过去课改的一些经验,不应该理解为推行新课标就是要推倒重来,搞颠覆式的彻底的革命……还是要守正创新。是的,守正创新,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们要悦纳改变,不断向前。

怀着这样的心态,我仔细阅读了新课标,发现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词就是“生活”。事实上,“生活”一词不光在2022年版的新课标中被频繁提及,在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中也同样是一个高频词。但我想无论是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还是课程实施,新课标都将如何立足于学生生活阐述得更为清晰、具体了,也更加具有指导性。

学生生活不仅包括学校生活,还包含了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等。此外,新课标也更加强调实践,学习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是实践帮助学生逐渐培养起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多种能力。

一、从学习任务群来看

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的主要组织与呈现形式,分为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三类,且各学段各有安排侧重。新课标在课程理念部分提到“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具体来说,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可见,在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为例,即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这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在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时,应在考虑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引导学习进行实践。第一、二学段可侧重于家庭生活,第三、四学段则逐渐放眼世界,关注社会现象,关注自然万物。知识就在大千世界之中,从学习到实践运用,都离不开生活,也都在生活中。

二、从课程内容的时代性来看

新课标提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突出内容的时代性,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新成果,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数字技术对我们的思维、生活、生产和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学习、语文教育方式的变革,成为老师们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当中,语言文字运用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和新特点,也促使语文学习与教学涌现出许多新变化。曾经我们学习的是写信,现在在学写信的基础上,则可以进一步学习如何写电子邮件等。数字技术也使得教室空间进一步拓展,混合课堂、翻转课堂、在线课堂、家庭学校……课堂形式的新变化也同样需要我去进一步探索。

三、从课程实施的情境性来看

相较之前的课标,新课标对课程的情境性有了更明确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真实的情境下设置学习任务,可以引发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而真实情境的创设,必然是基于真实生活的。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活动不再是“死”的,它们“活”了过来。情境性并不是一个新词,在新课标颁布之前,已有许多老师在情境性上进行了诸多的尝试,只不过现在它又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字词学习需要情境,阅读积累需要情境,表达交流需要情境,语文处处离不开情境,因此更需要我们去精心设计情境,精心安排情境。

四、从文化自信来看

新课标强调以文化人,将立德树人、文化育人摆在了第一位。开篇指导思想中即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在德育过程中,文化自信更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学生的文化自信就是从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的。关于文化自信,新课标在每个学段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即要求“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初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第二、三、四学段则有相应的阶段性与发展性提升,从感悟到理解,从感受到表达。不可否认,一些革命家、先贤事迹,看似与我们当代生活已相距甚远,但实际上它们并未消失,甚至历久弥新。一二年级可以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传统节日、习俗去关注了解传统文化;三四年级可以通过走英雄模范走过的路,向英雄模范学习;五六年级则可以进一步放眼世界,进一步体会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的伟大精神。时代在变化,但我们的文化自信、爱国精神的继承与弘扬不应改变。

五、从思维能力培养来看

思维能力,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新课标还提到“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许多专家在解读新课标时也提到,要让素养落地,要真正做到素养导向。也有专家提到我们要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以及创新的那种追求。而生活是学生最熟悉的事物,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对世界有无数的好奇,无数的幻想,他们最常问的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为什么”,用好这些“为什么”,甚至是为这个“为什么”设计一个专题,设计任务群,去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语言文字运用水平的提高,有审美创新能力与文化自信的增强,同时相信也会有思维能力的提高。

结语

新课标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目标与导向,也更是在不断提醒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实践为主线,才能更好地转变教与学的关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标学习并非一日之功,关于新课标的理解与运用我仍是一知半解。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仍需时刻提醒自己反复阅读新课标,以新课标为导向,多实践,多探索。

篇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2022

2022年4月21日,国家教育部召开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闻发布会,随着此次会议的召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正式发布。这一次新课标发布后,我迫不及待地下载打印,进行阅读,如获至宝。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平时在教学中我也在思考该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我也常常把《语文课程标准》拿出来翻看对照自己的教学,看看是否有不对或者不合理的地方,应该如何教学。阅读完2022新课标后,我发现这次的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和变化有些大,对于其中有些内容的理解还不透彻。后来我参加了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的线上教研活动,也在线上聆听了一些大师的解读。这让我耳目一新,也更新了我的一些教育理念。

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方面,本次新课标首次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设计语文学习任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开展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活动。学习任务群分成了三个层面,分别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任务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3个任务分别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拓展型学习任务群,2个任务分别是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这个新词汇,让我思考、研读。读完后发现虽然这是个新词汇,但也似曾相识。我们的教材编排以及单元主题不就是这种形式吗?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这六大学习任务群又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整体推进的。最终是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推动思维能力的发展,再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提升并在实践中运用。继续往后研读,读完“教学建议”板块,发现强调学习任务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用任务驱动的式来组织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的经验,发展语文素养,真正实现以学生学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的体验。

温儒敏教授说:“学习任务群是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设定一个情境或典型任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教学的实践性。”我想在课堂上老师要多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体验,敢于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在课外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自主预习,自主复习。还要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的积累,充分调动孩子的内驱力。我想我今后的教学也要有所改变,要在实践中落实。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在以后的时日里,我会继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反思自己,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教学。

本文地址:https://www.csjxz.com/zuoweizaiti/htztxz/1307966.html

  • 标签: 语文 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 安全教育心得体会作文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2022(精选10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2022(精选10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创世纪写作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17687号-3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